發布時間:2025-11-14
瀏覽次數:
面對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許多香港業主常感到不知所措。清拆令不僅涉及複雜的法規程序,若處理不當更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甚至刑事責任。本文將深入剖析清拆令的關鍵環節,幫助你在期限內合法合規完成清拆要求。
清拆令的啟動通常源於屋宇署巡查發現僭建物或非法工程。根據《建築物條例》,業主收到清拆令後需在指定期限內展開行動。首要步驟是委任註冊建築專業人士,由他們評估僭建物狀況並向屋宇署提交修繕建議書及建築圖則。
提交文件要點:建議書需詳細說明僭建類型、結構影響及修復方案。若涉及斜坡安全,需附帶工程師的穩定性報告。
時間管理:一般案件需在90天內開工、150天內完成;非結構性僭建則壓縮至30天開工、60天完工。拖延可能導致屋宇署直接介入清拆並向業主追討費用。
無合理辯解而忽略清拆令,屬於刑事罪行。最高刑罰包括罰款2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並可按違規持續每日加罰2萬元。更關鍵的是,屋宇署會將清拆令登記於土地註冊紀錄(俗稱「釘契」),此舉將直接影響物業轉讓與抵押價值。
實際案例中,紅山半島有29間獨立屋因同時涉僭建及非法佔地遭釘契,業主後續出售物業時需先解決法律問題。個人觀點:與其事後補救,不如初期主動合規。香港舊樓業主可考慮定期聘請認可人士巡查,及早發現潛在違規。
「釘契」本意是確保清拆令被執行,但其衍生效應常被低估。一旦被釘契,物業交易凍結幾乎是必然結果——買家銀行通常拒絕為有清拆令的物業提供貸款。此外,業主立案法團也可能根據大廈公契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恢復建築原狀。
需注意的是,釘契效力持續至清拆完成並經屋宇署核實。業主完成工程後,應立即申請解除註記,避免影響後續產權操作。
僭建物類型直接決定清拆策略。例如紅山半島案例中,影響斜坡安全的僭建需優先處理,業主須委託註冊結構工程師制定加固方案。而常見的玻璃窗違規改建,則需重點考慮:
安全性:擅自擴大窗戶可能削弱樓宇抗震能力。
法律風險:即使僭建由租客造成,業主仍須負最終責任。
專業建議:對於歷史性僭建(如舊式鐵皮屋頂),可嘗試向屋宇署申請「暫緩執行」,爭取時間規劃合規改造。
清拆費用一律由業主承擔,且政府不會提供補貼。紅山半島案件中,特區政府明確表示將向違規業主追討斜坡緊急維修費。若業主經濟困難,可考慮以下節約途徑:
分批施工:非緊急僭建可分階段處理,緩解資金壓力。
聯合投標:同一大廈多戶聯合聘請承建商,可降低單位成本。
需注意,選擇低價非認可承建商可能導致工程不合格,反而產生重做費用。
根據近年案例,我認為香港清拆執法將呈現三大趨勢:
科技化巡查:屋宇署正擴大使用航拍與3D掃描,未來隱蔽性僭建更難逃偵測。
問責擴展:除業主外,參與僭建的專業人士與承建商也可能被檢控,實現責任鏈全覆蓋。
社區通報機制:鄰里舉報已成線索來源之一,維護社區關係有助提前預警。
數據顯示,2023年後香港清拆令年均增長約12%,業主主動合規的成本較爭訟低約40%。
1. 清拆令可否協商延長期限?
僅限於有合理理由(如惡劣天氣影響工程),且需提前附證明文件向屋宇署申請。單純因資金不足通常不獲接納。
2. 租客造成的僭建,責任誰屬?
法律上業主須負責清拆。但業主可依租約條款向租客追償,故簽約時應明確違規責任條款。
3. 釘契後如何解除?
完成清拆後,由註冊承建商簽發完工證明,連同屋宇署驗收文件向土地註冊處辦理註銷。
4. 老舊僭建是否可獲豁免?
不會。屋宇署對僭建採取「零容忍」,無論存在多久,一旦發現即發清拆令。
5. 若對清拆令有異議,如何上訴?
可於收到命令後21天內向建築物上訴審裁處提出書面上訴,需附專業評估報告佐證。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