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你是否正在為拆棚問題煩惱?無論是家居裝修、工程結束還是違建處理,拆棚都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任務。很多人在拆棚時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導致安全事故、費用超支甚至法律糾紛。今天我們從實戰角度出發,幫你徹底搞懂拆棚的關鍵環節。
拆棚不是蠻力活,而是技術活。在動手前,必須完成以下準備:
現場評估:仔細檢查棚架結構、材料狀態和周圍環境。比如金屬棚是否有鏽蝕、連接點是否穩固,木棚有無腐爛等。專業人士通常會用裂縫檢測儀和承重測試工具,提前排除風險。
工具清點:根據棚架類型準備合適工具。例如:
基礎工具:扳手、鐵錘、螺絲刀
電動工具:電鑽、角磨機(用於切割金屬構件)
安全裝備:安全帽、防滑手套、防護眼鏡
法律合規:在香港,拆棚可能涉及《建築物條例》和《城市規劃條例》。如果棚架屬於違例建築,需先向屋宇署申請清拆令,否則可能面臨高額罰款。
個人觀點:我見過太多人因省事跳過準備階段,結果拆棚時棚架坍塌砸傷路人。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多花半小時規劃。
第一步:斷水斷電
若棚架連接電線或水管,須先關閉相關供應。例如遮雨棚可能附帶照明設備,務必確保電源完全切斷。
第二步:由上而下分層拆卸
先拆除非承重部件(如遮陽布、防水層),再處理主結構。順序錯誤可能導致重心不穩。舉例來說,金屬棚應先卸下螺絲,再用起重設備緩慢放下骨架。
第三步:分類處理材料
可回收:金屬架、完整玻璃
廢棄物:破碎材料、腐蝕部件
香港環保署要求建築廢物分類處理,隨意傾倒可能被罰款。
第四步:現場清理與安全檢查
拆解後需徹底清掃,並用金屬探測器檢查地面有無遺留釘子等危險物。
個人防護不到位
普通手套無法防金屬銳邊,應選用防割材質。高空作業時,安全帶必須掛載固定點,而非棚架本身。
天氣因素判斷失誤
風速超過每秒10米(約三號風球)時應暫停作業。我曾遇過師傅在微風天拆棚,結果陣風突襲導致棚布纏繞工具。
未設置警戒區域
拆棚範圍至少圍出半徑5公尺警戒線,並豎立「工程進行中」標誌。香港屋宇署建議白天用警示帶,夜晚加裝閃燈。
拆棚成本由三部分構成:
人工費:師傅日薪約港幣800−1200,複雜結構(如懸挑棚)可能上浮30%
設備租賃:起重機每台班次$2000起,若需高空作業車另計
廢料處理:政府指定堆填區收費約$300/噸,回收金屬則可抵部分成本
省錢關鍵:選擇淡季(如雨季)施工,師傅報價通常較低;同時拆多個棚架可攤薄運輸費。
根據屋宇署數據,2023年全港清拆違例棚架約1,200宗,平均罰款金額達5萬港元。若棚架位於公共空間,還需向地政總署申請臨時佔用許可。搭棚顧問建議,動工前最好透過「1823電話中心」諮詢部門要求,避免觸法。
1. 自行拆棚是否合法?
若為簡易家用棚且高度低於2.5米,可自行處理;但商業棚或結構複雜者必須聘請註冊承建商。
2. 拆棚後發現材料可重用,如何評估價值?
金屬棚架若鏽蝕面積低於15%,可透過認可回收商估值(通常為新材料價30%-50%)。
3. 雨天拆棚有哪些額外風險?
電動工具漏電概率增加,且棚架表面濕滑易導致摔倒。非緊急情況應延後施工。
4. 鄰居投訴拆棚噪音怎麼辦?
遵守《噪音管制條例》:平日晚上7點至翌日7點禁止高噪音工程。建議提前與鄰居溝通施工時段。
5. 拆棚過程中損壞鄰居財產,責任誰屬?
若因操作不當導致,施工方須賠償;但若因不可抗力(如突發強風),可能需協商或透過保險處理。
個人見解:拆棚看似是體力活,實則是風險管理與法律合規的綜合考驗。香港地狹人稠,精準施工不僅省成本,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