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你知道嗎?香港每年超過40萬宗僭建個案中,近三成業主因不熟悉清拆令法律細節而誤觸法網,最高面臨監禁一年及百萬罰款!本文結合紅山半岛等真實案例,拆解僭建清拆令的全流程陷阱,助你避開法律雷區。
〖僭建清拆令基本概念〗
僭建物泛指未經屋宇署批准的違例建築,包括地庫、天台屋甚至改動承重牆。清拆令是屋宇署根據《建築物條例》發出的法定命令,要求業主在限期內拆除違規結構。筆者認為,許多業主混淆「小型工程」與「僭建」的界限,例如加裝晾衣架若超出規格亦屬違法,凸顯法例認知不足的隱患。
〖红山半岛僭建案例解析〗
2023年世紀暴雨揭發紅山半岛70號屋僭建三層地庫,導致斜坡崩塌。政府巡查85間臨海獨立屋後發現:
82%存在僭建,其中40間非法佔用政府土地
屋宇署發出150天清拆令,並對74號屋「釘契」登記
此案例反映僭建不僅是違法問題,更直接威脅公共安全。筆者分析,豪宅僭建高發與隱蔽性強、監管盲區有關,但天災已成爲最強執法催化劑。
〖屋宇署清拆令执行程序〗
清拆令流程分三階段:
調查與通知:屋宇署透過航拍或突擊巡查取證,發出清拆令並「釘契」
工程執行:業主需委任註冊建築專業人士提交修繕圖則,150天內完成清拆
政府追責:若業主拒不執行,署方可代為清拆並追討工程費加20%附加費
關鍵在於:業主收到清拆令後應立即尋求法律意見,而非自行動工,避免錯誤施工加劇法律風險。
〖僭建物钉契的法律影响〗
「釘契」指將清拆令登記於土地註冊紀錄,其殺傷力體現在:
物業交易凍結:銀行拒絕為被釘契物業提供按揭,買家卻步
刑事責任延續:即使物業轉手,原業主仍可能被追訴
筆者觀察到,部分業主試圖透過轉讓物業逃避責任,但屋宇署有權追溯至參與僭建的專業人士,法律漏洞已逐步收緊。
〖违反清拆令的刑事责任〗
根據《建築物條例》第40條,違反清拆令的後果呈階梯式升級:
首次定罪:最高罰款20萬港元及監禁1年
持續違法:每日加罰2萬港元
若僭建導致傷亡:業主可能面臨誤殺罪起訴
值得注意:屋宇署檢控時效為12個月,但若政府證明業主故意拖延,刑期可能加重30%。
〖业主应对清拆令策略〗
收到清拆令時,理性應對比對抗更有效:
立即取證:拍攝僭建物現狀,確認是否屬前業主遺留問題
申請暫緩:若僭建物不影響結構,可透過專業人士申請安全評估暫緩執行
協商分期:大額清拆費用可向屋宇署申請分期付款,最長可延至180天
筆者建議業主主動參與「自首計劃」,對非結構性僭建物申請合法化,較強制清拆成本降低60%。
〖政府斜坡安全与清拆要求〗
斜坡僭建是執法重中之重。地政總署要求:
30天內提交拆卸方案,確保不影響斜坡穩定性
150天完成工程,若涉及政府土地,罰款可達100萬港元
紅山半岛案例顯示,政府已運用航拍技術建立斜坡僭建數據庫,傳統隱蔽手法已難逃監管。
〖清拆工程时限与费用承担〗
清拆成本取決於僭建類型:
小型僭建(如簷篷):費用約5-10萬港元,60天內完成
結構性僭建(如地庫):成本可逾百萬,需150天
業主必知:即使僭建由租客建造,業主仍須承擔費用。但可透過租約追討,前提是合約明確列出違規責任條款。
五條常見問題
問:買樓後發現前業主遺留僭建,新業主是否需負責?
答:法律上現業主全責承擔清拆義務,但可透過民事訴訟向前業主追討。
問:僭建物已存在20年,是否過了追究期?
答:僭建無追訴時效,屋宇署有權隨時執法。但年代久遠案件可申請寬免處理。
問:僭建物拆除後能否重新申請合法化?
答:可透過「小型工程監管制度」重新申請,但通過率僅約三成。
問:政府代為清拆後,業主如何被追討費用?
答:屋宇署會向業主發出繳款通知,若拒付將凍結業主其他物業交易權。
問:僭建物未影響安全,是否一定需清拆?
答:若經註冊工程師評估證明無安全風險,可申請暫緩清拆,但需每年續期。
香港僭建問題根源在於法例執行落差,據屋宇署數據,2023年僅0.5%僭建個案被成功檢控。筆者認為,與其僥倖違法,不如投資15萬港元進行專業安全評估,長期可節省潛在法律成本逾百萬。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