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頂樓夏天熱到似蒸籠,落雨又驚漏水?好多香港住頂樓嘅業主都有同樣煩惱。搭個棚唔單止可以多個活動空間,更重要係解決防水同隔熱問題。但點樣先可以搭得穩陣又耐用?作為搭棚顧問,今日就同大家拆解各個關鍵步驟。
揀對材料係成功第一步,防水同隔熱必須同步考慮。常見材料包括:
聚碳酸酯耐力板:透光率高達91%,抗紫外線能力強,使用壽命可達15-20年,隔熱效果比普通玻璃高7%-25%。
PVC防水板:輕便、成本低,適合預算有限嘅方案,但耐用性較差,長期暴曬易老化。
XPS擠塑板:兼具保溫與防水功能,適合需要高強度隔熱嘅環境,但價格較高。
點揀? 如果追求長效同耐用,耐力板係首選;若預算緊拙,可考慮PVC板搭配隔熱塗層。記住,劣質材料可能慳咗前期成本,但後續維修費用更驚人。
防水同隔熱其實係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設計入手:
結構雙層防護:先鋪一層防水卷材(如改性瀝青),再加隔熱板(如XPS板),形成複合層。
排水設計:棚頂傾斜度至少5°,搭配排水槽同落水管,避免積水滲漏。
密封細節:所有接縫用專用耐候膠密封,棚邊加裝擋水板,防止雨水側滲。
搭棚顧問提醒:唔好忽略材料之間嘅兼容性,例如隔熱板與防水層之間要加保護層,避免熱脹冷縮導致開裂。
香港天氣潮濕多颱風,隔熱必須考慮防風同耐久:
架空層設計:棚頂與樓板之間留30cm空氣層,利用空氣流通帶走熱量,可降溫3-5℃。
反光塗層:棚面塗刷隔熱漆或鋪錫紙,將陽光反射出去,尤其適合西曬嚴重嘅單位。
綠化結合:棚頂預留種植槽,栽種藤蔓植物,土壤層能吸熱兼美化環境,但需確保排水暢通。
個人見解:香港樓宇密集,搭棚時要避免遮擋鄰居採光,最好預留檢測通道方便日後維修。
打風季節最驚個棚被吹塌,防風關鍵在結構穩固:
框架材料:選用高強度鋁合金或不鏽鋼,避免使用鐵管(易生鏽)。
三角支撐:棚架加入斜撐結構,分散風力,可抵抗11級強風。
地基固定:地面用膨脹螺絲或混凝土基礎固定,颱風區建議加地錨。
真實案例:有客戶用普通鐵管搭棚,結果打風後支架變形,反而要重新搭過,得不償失。
耐力板係近年流行選擇,其防水優勢明顯:
一體成型:板材接縫少,減少漏水點,表面抗UV塗層可防老化。
耐衝擊性:強度是玻璃的200倍,即使落冰雹亦不易破裂。
但要注意:安裝時必須用專用膠條密封邊緣,若用普通玻璃膠,好快會因日曬龜裂。
香港對僭建查得嚴,搭棚前必須:
向屋宇署申請:小型棚架若高度低於1.2米可能免申請,但最好先諮詢物管。
避開公共空間:棚架勿佔用消防通道或鄰居範圍,否則可能被舉報。
選擇可拆卸設計:例如模組化棚架,必要時可快速拆除。
預算係重要因素,常見材料成本參考(以10平方米計):
耐力板棚:約8,000−12,000港幣(耐用性最高)
PVC棚:約3,000−5,000港幣(適合短期使用)
鋁合金+遮陽布:約6,000−9,000港幣(平衡性價比)
搭棚顧問建議:與其慳料後續維修,不如投資耐用材料,計返長條數更划算。
而家流行「綠化棚頂」,一舉三得:
隔熱:土壤與植物可降溫5-8℃。
環保: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氣質量。
美觀:打造空中花園,提升生活品質。
但必須注意:樓頂承重(土壤濕水後加重)、排水設計(避免淤塞)、植物根係防護(用耐根穿刺防水層)。
舊樓結構可能較弱,搭棚要特別小心:
承重檢測:搭棚前請專業人士檢查樓板負荷,避免超重風險。
防水加強:舊樓原有防水層可能老化,搭棚前應先重做防水底層。
管道避讓:勿遮擋原有排水管或電線,預留維修空間。
個人觀點:舊樓搭棚最好分期施工,先試搭小範圍測試結構反應,再擴展全棚。
揀選專業團隊時,要留意:
經驗:優先選擇有10年以上本地案例嘅公司,熟悉香港氣候同法規。
合約細節:明確包材料品牌、保養期(至少5年)、違建責任歸屬。
售後支援:提供定期檢查同急維修服務,颱風季節前主動巡查。
搭棚顧問獨家數據:根據過往案例,優質棚架壽命可達20年,而慳料棚可能5年內就要大修,可見前期投資的重要性。
1. 搭棚後點測試防水效果?
完工後可用花灑模擬降雨,沖射棚頂接縫處30分鐘,檢查室內有無水漬。
2. 香港搭棚要否向政府申請?
若棚高超過1.2米或固定結構,需向屋宇署申請;臨時遮陽網可能免申請,但最好先諮詢法規。
3. 耐力板棚頂易唔易積塵?
表面光滑,一般雨水可沖走灰塵,若塵埃大,每年用軟布清水擦拭即可。
4. 搭棚後點保養?
每半年檢查螺絲鬆緊度,清理排水槽雜物,膠縫老化要即時補膠。
5. 點判斷棚架結構是否安全?
大風後檢查支架有無變形、異響,若搖晃幅度超過5cm,應立刻加固。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