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你知道嗎?一場黑色暴雨,竟然可以沖出香港豪宅區嘅連串僭建醜聞!2023年9月,世紀暴雨導致紅山半岛斜坡山泥傾瀉,先揭發有獨立屋僭建三層高地下庫,面積大到嚇親人。其實唔單止豪宅,全港僭建個案估計超過40萬宗,可以話係遍地開花。呢個問題困擾香港多年,究竟清拆僭建點解咁關鍵?今日就同大家深入淺出噉講清楚。
僭建,簡單講就係違例建築工程,即係未經過屋宇署批准,私自喺樓宇加建或改動。常見例子包括:
係天台搭玻璃屋或者附加樓層
係花園起圍牆或者擴建
係地庫挖深一層做娛樂室
甚至係陽台加個簷篷,都可能中招
好多人心諗:「我自己層樓,點解唔可以隨意改?」呢個觀念好危險㗎!因為僭建唔單止違法,更可能影響成棟樓嘅結構安全。好似紅山半岛事件,僭建地庫破壞斜坡,最終山泥傾瀉,豪宅變危樓,累人累物。
僭建係香港「老、大、難」問題,原因有幾個:
歷史同法律因素交織:新界地區有丁屋、祖屋等特殊產權,部分建築係1972年前已經存在,業主同政府對「違規」定義時有爭議。有村民覺得係傳統權益,政府執法時甚至試過被放狗追咬!
僥倖心理:全港僭建數量龐大,好多人覺得「法不責眾」。加上政府通常係有人舉報先巡查,令人心存侥幸。有業主更會係僭建周圍種植物隱蔽,等巡查人員難發現。
認知不足:有啲僭建物係上手業主留低,新買家可能根本唔知自己「中招」。測量師學會專家何鉅業指出,普通市民可能唔清楚自己物業有冇僭建。
安全第一,人命關天
僭建物隨時係計時炸彈。好似紅山半岛僭建地庫,破壞擋土牆同政府斜坡,暴雨一來即刻出事。舊式唐樓嘅僭建物老化嚴重,亦有機會從高處墜落,威脅行人安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香港係法治社會,無論係平民定高官,犯規都要受罰。過去不少案例說明呢一點:
前特首曾蔭權嘅豪宅被揭發有僭建玻璃嵌板,要即刻清拆
前特首梁振英山頂豪宅有花棚僭建,要公開道歉同拆除
唐英年參選特首時,因九龍塘大宅僭建地庫風波影響選情
呢啲案例顯示,清拆僭建係對法治精神嘅尊重。
維護物業價值
有僭建嘅單位可能被「釘契」,令到層樓難賣出。就算僭建物係上手留低,新業主都要孭鑊。清拆僭建,其實係保護自己資產。
法律後果有幾嚴重?
刑事責任:最高可判監禁1年及罰款20萬元
持續違法:每日加罰2萬元
政府可強行清拆,再向業主追收費用
點樣知道自己單位有冇僭建?
建議搵專業人士做詳細檢查,尤其係買樓嘅時候。政府亦計劃善用科技,例如航拍,協助識別僭建。
清拆流程係點?
一般係屋宇署發出清拆令,業主喺指定期限內完成。如果唔配合,政府會派人代拆,然後追數。對於唔影響安全嘅小型僭建,有建議話可以比業主「自首」同申請暫緩執法,但一定要由專業人士評估安全。
我認為,解決僭建問題需要「三管齊下」:
第一,執法要更聰明
面對40萬宗僭建,政府可以考慮「抓大放小」。優先處理高危僭建(例如向下挖嘅地庫、影響結構嘅改動),對晾衣架等輕微問題適度豁免。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傅健慈教授提出,可以用「陽光法案」思路,將輕微僭建合法化,但對再犯者嚴懲。呢個方向幾合理。
第二,科技幫到手
與其等人舉報,不如主動出擊。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建議用航拍技術快速識別霸佔官地個案。我諗,如果可以定期用無人機巡查,配合AI分析,效率一定會高好多。
第三,提高公民意識
好多僭建問題源於唔了解法律。政府可以加強宣傳,等市民明白僭建嘅危險同後果。好似我哋「搭棚顧問」公司,成日同客講,安全合法先係長遠之計。
講到尾,清拆僭建唔係同市民對抗,而係為咗成個社會嘅安全同公平。香港地少人多,更加需要遵守規則,等大家住得安心。
1. 僭建物如果係上手業主留低,現業主使唔使負責?
要㗎!法律上,現業主有責任確保物業符合法規。買樓前最好做詳細檢查,避免「接火棒」。
2. 清拆僭建大概要幾多錢?
費用因工程規模而異,簡單簷篷可能幾萬,複雜地庫可以幾十萬。如果政府強制清拆,會向業主追收費用,仲可能要罰款。
3. 點樣分辨係唔係僭建?
最穩陣係搵專業人士評估,或者直接向屋宇署查詢。任何改動如果影響結構、走火通道,或者未經申請,都好大機會係僭建。
4. 僭建會唔會影響樓宇保險?
會㗎!如果因為僭建導致意外,保險公司可能拒絕賠償。清拆僭建其實係保障自己。
5. 「搭棚顧問」可以幫手處理僭建問題嗎?
我哋主要專注棚架工程同安全顧問服務,對於僭建問題,我哋可以提供專業意見同轉介合資格人士,幫你合法合規噉解決問題。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