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6
瀏覽次數:
靠土坡搭棚時,你是否擔心雨水滲漏毀了心血?這不僅是常見問題,更是影響棚屋壽命與使用安全的關鍵。土坡本身易積水、易滑坡,若防水措施不足,輕則內部潮濕發霉,重則結構坍塌。本文將從防水原理、材料選型到實操步驟,一步步拆解如何科學防護,讓你的棚屋面對暴雨也能穩如泰山。
靠土坡搭棚的最大風險在於土體滲水和雨水沖刷。土坡本身會蓄積地下水,遇雨時土壤飽和,水分沿坡面滲入棚屋底部或牆體。若未阻隔,潮氣會長期侵蝕結構,引發霉變或坍塌。因此,防水必須從「導水」和「堵水」兩方面入手:
導水為先:通過排水溝、斜坡設計,將水流引離棚屋,避免積水圍困。
堵水為輔:使用防水材料覆蓋接觸面,形成物理屏障。例如,在土坡與棚屋交界處鋪設防水膜,並用土袋壓實邊緣,防止水流鑽隙。
個人觀點:許多人在搭棚時只關注頂部防雨,卻忽略土坡側面的隱性滲漏。實際上,側面防水比頂部更關鍵,因為土坡的水壓是持續性的,必須用耐壓材料如防水卷材或噴塗橡膠加固。
市面防水材料繁多,但並非越高級越好。選擇時需綜合考慮成本、環境適應性與施工難度。以下是靠土坡搭棚的常用材料對比:
防水卷材:如SBS改性瀝青卷材或TPO高分子卷材,特點是抗壓性強、耐候性好,適合鋪設在土坡接觸面或棚屋底部。例如,在潮濕多雨地區,優先選用SBS卷材,其低溫柔韌性可防止凍裂;而炎熱地區則適用APP卷材,耐高溫不易變形。
防水塗料:如聚氨酯塗料或JS聚合物水泥塗料,優勢在於無縫塗刷,能覆蓋複雜角落。建議用於棚屋牆體與土坡的接縫處,塗刷2–3層形成彈性膜。但需注意,塗料耐水性較弱,若土坡水壓大,需搭配卷材使用。
輔助材料:
防水氈或篷布:臨時棚屋可選用防水係數1500以上的篷布,鋪設後用土袋壓邊,成本低且便於更換。
排水板:鋪設於棚屋底部,導流土壤滲水,避免積壓。
選擇要點:若預算有限,可採用「卷材打底+塗料補縫」的組合方案;若追求長期耐用,直接投資TPO卷材,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
步驟1:清理與基礎處理
剷平土坡接觸面,移除碎石、樹根,避免刺破防水層。
在土坡側緣挖掘導水溝(寬約30公分、深20公分),溝底鋪碎石,引導水流向低處。
步驟2:鋪設防水主層
從棚屋底部向上鋪設防水卷材,相鄰卷材重疊10公分,用熱熔槍或專用膠粘合。
關鍵技巧:卷材邊緣延伸至導水溝內側,形成「U型包裹」,避免水流倒灌。
步驟3:強化接縫與邊角
棚屋與土坡的接縫處,塗刷聚氨酯防水塗料,厚度不少於1.5毫米。
轉角區域加鋪玻璃纖維網格布,提升抗裂性。
步驟4:固定與保護層
覆蓋土工布或水泥板作為保護層,防止回填土石損傷防水膜。
最後用沙袋或砌石壓坡,從下至上壓實防水層邊緣。
防水成敗一半取決於排水。靠土坡搭棚時,必須設計主動排水系統:
棚頂排水:棚頂採用斜坡設計,避免積水;屋檐加裝導水槽,將雨水引至排水溝。
周邊排水:
沿棚屋週邊挖掘環形排水溝,溝底鋪鵝卵石促進滲透。
溝內埋設穿孔排水管,管道傾斜5–10度,將水導向遠離棚屋的低洼處。
個人見解:排水溝常被忽略維護,落葉淤泥會堵塞管道。建議每月檢查一次,並在溝頂加蓋格柵板,方便清理。
材料選錯:在酸性土質地區使用普通瀝青卷材,易腐蝕失效。→ 補救:鏟除舊膜,改用耐酸鹼的PVC卷材,並塗刷密封膠增強。
排水溝設計不當:溝底平緩導致水流停滯。→ 補救:重新挖掘溝渠,確保坡度大於3度,並接入市政排水管。
接縫處理馬虎:塗料未乾即回填,造成開裂。→ 補救:剔除鬆動塗料,清理基面後重塗,並靜置72小時固化。
棚屋防水非一勞永逸,定期維護才能延壽:
每季檢查防水層有無鼓包、裂痕,及時用補縫膠修復。
暴雨後清理排水溝,避免堵塞。
若棚內潮氣加重,可加裝防潮墊或通風口,調節濕度。
最後提醒:靠土坡搭棚的防水,本質是與自然共存的智慧。與其對抗水流,不如疏導它——用科學材料築盾,以排水設計化力,才能讓棚屋在風雨中屹立不搖。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