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3
瀏覽次數:
引言
廁所漏水是香港老舊樓宇常見問題,不僅影響自家生活品質,更可能導致鄰里糾紛。選擇合適的廁所防水材料與正確施工,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從材料特性、施工細節到維護秘訣,帶您全面掌握防水工程要點。
面對多種防水材料,關鍵在於根據廁所環境與預算做出明智選擇。以下是主流材料對比:
材料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用場景 |
|---|---|---|---|
聚合物水泥基塗料(JS) | 環保無毒,潮濕基面可施工 | 抗紫外線差,需保護層 | 一般住宅廁所 |
聚氨酯防水塗料 | 彈性高,耐候性強 | 價格較高,施工要求嚴苛 | 高水壓區域 |
丙烯酸塗料 | 耐紫外線,色彩選擇多 | 耐磨性較弱 | 輕度潮濕環境 |
K11防水漿料 | 附著力強,施工簡便 | 柔韌性有限 | 預算有限項目 |
個人觀點:香港潮濕氣候下,建議選擇「牆剛地柔」策略——牆面用刚性防水確保貼磚牢固,地面用柔性防水抵抗結構變形。
專業施工是防水成敗的關鍵,以下是經過驗證的標準流程:
基層處理
徹底清除舊防水層、油污與鬆動水泥,用高壓水槍沖洗後晾乾24小時。
關鍵細節:牆地交界處、管根部位用水泥砂漿抹成圓弧狀,避免死角積水。
重點部位加固
地漏、管根、陰陽角等薄弱點先用密封膠填縫,再塗刷防水塗料並鋪設無紡布增強層。
淋浴區防水高度不低於1.8米,其他牆面至少30厘米。
塗料施工技巧
採用「十字交叉法」塗刷:第一層乾燥後,垂直方向塗刷第二層,確保厚度均勻(地面≥1.5mm,牆面≥1.2mm)。
常見錯誤:單次塗刷過厚導致表面乾燥內層不乾,或忽略門檻石下方防水處理。
閉水試驗驗收
防水層乾固後(通常48小時),堵住地漏並放水深度2-3厘米,靜置48小時後檢查樓下與相鄰牆面有無滲漏。
多數漏水問題可歸因於以下環節疏忽:
基層處理不當:牆面空鼓、裂縫未修補,直接塗刷防水層導致附著力不足。
材料選擇錯誤:長期積水區域誤用JS-I型塗料,遇水溶脹失去防水效果。
細節處理缺失:地漏管道接縫未密封、二次排水坡度不足,導致暗水積聚滲漏。
搭棚顧問實例:曾處理九龍某舊樓案例,業主自行使用廉價K11塗料卻忽略管根密封,半年後樓下天花板出現水漬。重新施工時加強節點處理並採用聚氨酯塗料,問題徹底解決。
防水工程並非一勞永逸,定期維護能顯著延長使用壽命:
季度檢查:清理地漏防止堵塞,檢查牆角塗料有無起泡。
年度保養:雨季後用濕度檢測儀掃描牆面,發現異常及時修補。
長期策略:若廁所使用頻繁,可每5-8年整體重做防水層。
防水工程後多久可以使用廁所?
閉水試驗完成後需等待防水層完全固化(通常3-5天),避免早期踩踏或浸泡。
老舊廁所翻新是否需要剷除舊瓷磚?
必須徹底清除舊瓷磚與鬆動基層,否則新防水層無法牢固附著,易短期內失效。
樓下投訴漏水,但自家廁所無積水怎麼辦?
可能是水平滲漏,需檢查門檻石密封性與暗管破裂,建議專業師傅進行壓力測試定位漏點。
防水塗料有無環保認證?
優質產品應具備法國A+或十環認證,避免溶劑型材料釋放有害物質。
DIY施工最常見的錯誤是什麼?
多數業主忽略基層含水率檢測(應<9%),在潮濕面施工導致塗料起泡脫落。
數據洞察:根據建築署統計,規範施工的防水層平均壽命達12年,而疏忽細節的工程可能3年内即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