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17
瀏覽次數:
北方冬季室外搭棚真是个技术活,零下气温加上刺骨寒风,要是搭得不结实,一晚上就能被风雪压垮。别说保温了,连基本结构都保不住。不过别担心,今天咱们就详细讲解北方冬季搭棚的诀窍,从选址、材料到抗风防雪,一步步教你搭建坚固耐用的冬季棚屋。
选址决定成败。找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千万别在河岸或干涸河床上扎营。理想位置是沙地、草地或岩屑地,这些地方排水性好,不会积水。同时要确保帐篷入口背对风向,远离可能有滚石的山坡。
清理搭建场地这个步骤很多人会忽略。把地面的碎石、树枝清理干净,不仅能保护帐底,更重要的是为你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在北方冬季,如果地面有积雪,需要压实雪层形成稳固基础,或者清除积雪直接接触地面搭建。
材料选择是基础。冬季搭棚最好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骨架可以考虑杉木杆、竹竿、方木条或钢管,覆盖材料则推荐绿色无纺布、彩条布或保温膜。如果是长期使用,还可以加入岩棉、玻璃棉等保温材料增强保暖效果。
搭建骨架是第一步。用长条木方在固定点钉上横条,作为支撑骨架的基础。将竹条或钢条长度整理一致,挑选较长的做横条,在中间位置绑好竖向竹条,间距保持米左右。固定好后,在靠上位置再绑一组横条,让骨架形成稳定结构。
覆盖材料有讲究。将塑料棚膜或保温膜覆盖在骨架外,上面用木条钉在横条上,确保不留缝隙。塑料膜下方要用砖头或沙子压住,防止透风。特别要注意的是,保暖棚两头的塑料膜可以用木条固定在墙上,增强密封性。
防风加固必不可少。在北方冬季,风大是常态。地钉要斜着打入地下,与帐篷成锐角,像钩子一样牢牢固定帐篷。防风绳以帐篷为圆心放射状打入地钉,一定要绷紧绳子。如果风大,可在地钉处挖小坑,斜着打入后填土埋上,防止拔出。
冻土地钉技巧。冬季冻土普通帐钉很难钉入,需要准备寸以上的普通木匠用铁钉或钢钉。如果地钉不够,可就地取材,用坚硬、足够粗、足够长的树枝代替。
抗风设计要到位。搭棚时应考虑中间部位略高于四边,便于清理积雪,同时防止骨架被雪压断。在西北风口位置或为耐寒性差的植物搭棚时,需要在防寒棚层内增加塑料薄膜防风层。
保温材料选择。北方冬季搭棚,覆盖材料的保温性差异很大,聚氯乙烯材质的保温性能优于聚乙烯材质。添加红外阻隔剂可以更好地保持设施内温度。传统的草帘、草苫保温效果明显,新型保温被则重量轻、防水且保温效果好。
简易塑料棚适合短期使用。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可建长米、宽米左右的塑料棚。用厚约厘米、宽厘米的竹片,相距厘米插成竹弓子,覆盖塑料薄膜。夜晚覆盖纸被保温,这种棚温度一般可保持不低于℃。
半地下式小温室保温更好。选背风向阳处,做宽-米、长米、高.米的小温室。先挖厘米深沟,按花盆大小由两边向中央挖成梯坎。上部搭人字形架,高于地面厘米,屋顶分内外两层绷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封严。
植物防寒棚的专业做法。对于需要防寒的植物,搭设的防寒棚要高于原有苗木高度,乔灌木防寒棚通常高出.-.米,水平距离与植株保持.米。绿篱防寒棚上部高出绿篱-厘米,水平距离与植株保持-厘米。
温度管理是关键。冬季白天若光照强或升温的天气,须注意观察防寒棚内的温度,高于℃时要适时适度开通风口透气降温。一般在背风向阳面打开通风口,避免棚内高温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或人员不适。
湿度控制很重要。密封的大棚本身湿度较高,水分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需要过度浇水。可以等到土壤表面比较干的时候再浇,尤其气温较低时,适当减少浇水频率。
定期检查不可少。冬季要定期检查防寒材料是否破损,及时修复。同时对特殊天气也要及时加盖防寒材料。大雪天气需及时清理棚顶积雪,避免压塌。大风天气,需及时做好防风加固。
覆盖材料性能对比很重要。聚氯乙烯薄膜在保温性上优于聚乙烯薄膜,但对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差。EVA多功能复合薄膜则综合了PE和PVC薄膜的优点,无滴性、透光率、耐候性、保温性都表现不错。
传统与新型材料各有优势。草帘、草苫等传统材料取材方便,制造简单,是当前覆盖保温的常用选择。而新型保温被重量轻,便于操作,进行表面防老化和防水处理后使用寿命更长。
硬质塑料板材适合长期使用。如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板、聚碳酸酯树脂板等厚度较大,使用寿命长,抗冲击力强,透光率高,保温性是玻璃的两倍,适合建造长期使用的固定棚舍。
根据实测数据,在北方冬季,合理搭建的保温棚内外温差可达℃以上。例如外界平均气温为-.℃时,盖草苫的棚内可提高-℃。采用多层覆盖或复合材料的棚舍,保温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