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17
瀏覽次數:
寒冬来临,您的蜜蜂准备好过冬了吗?特别是采用室外搭棚暗室越冬这种方式,到底有哪些关键要点需要注意?本文将深入解析蜜蜂室外暗室越冬的选址要求、搭建步骤、温湿度控制等核心技术,帮助您的蜂群安全度过寒冷季节。
室外暗室越冬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养蜂人选择室外暗室越冬方式?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模拟自然环境,为蜂群创造理想的越冬条件。暗室能有效阻挡光线刺激,避免蜜蜂在冬季温暖时段误判天气而飞出巢外冻死。同时,暗室结构比单纯箱体保温更能稳定温度,防止温度剧烈波动对蜂群造成伤害。
从适用性角度看,室外暗室越冬特别适合冬季气温持续低于零度的地区。相比室内越冬,这种方式不需要专门的越冬建筑,降低了成本。对于中小规模蜂场,暗室越冬能有效平衡效果与经济性,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暗室搭建的具体步骤与材料选择
成功的暗室越冬始于精心搭建。以下是关键步骤:
选址要点:理想的暗室位置应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要避开低洼积水地和风口,同时确保环境安静,远离振动源。场地周围公里内最好没有蜜粉源,避免刺激蜜蜂出巢飞行。
材料准备:搭建暗室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支撑结构:竹木或金属支架
覆盖材料:稻草帘、油毛毡、深色塑料薄膜
保温材料:稻草把、泡沫板
辅助工具:固定绳、钉子等
搭建流程:
建立稳固的支架结构,高度略高于蜂箱叠放的高度
四周用稻草帘或类似保温材料围护,厚度约-厘米
顶部覆盖油毛毡或深色塑料薄膜防雨雪
背面最好有墙体或设置防风屏障
入口处留有操作通道,并设置可开闭的通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暗室内部应保持黑暗,但需有适当的通风换气条件,防止闷热。
蜂群入室前的关键准备工作
在将蜂群移入暗室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是越冬成功的基石。
饲料准备:越冬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蜂群存活。应选用优质蜂蜜或白砂糖作为饲料,避免使用易结晶的蜜种。每框蜂需留足-张蜜脾,长江以南地区每框蜂需留蜜脾张以上,以北地区需留蜜脾张。
群势调整:强群是安全越冬的保障。越冬前应合并弱群和小群,确保单王群有框以上足蜂,双王群有框以上足蜂。同时淘汰老劣王,保留年轻健壮的蜂王。
病害防治:越冬前期是治螨的最佳时期。此时蜂群无子脾,蜂螨全部暴露在蜂体上,应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治螨多次,直至看不到蜂螨落下为止。
温湿度精确控制技术
温湿度控制是暗室越冬的核心技术,直接关系到越冬成败。
温度管理: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温度低于-℃时,蜜蜂活动量增大,会消耗更多饲料,缩短寿命;高于℃时,蜜蜂活动增强,同样会增加饲料消耗,加速工蜂老化。因此,暗室内部温度应稳定在-℃之间最为理想。
当温度过低时,可通过增加保温材料或缩小通风口来升温;温度过高时,则应在夜间或清晨适当打开通风口降温。
湿度控制:冬季蜂箱内湿度超过%时,饲料易变质,蜜蜂可能患大肚病或下痢。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蜜蜂口渴躁动。适宜的湿度应保持在%左右。
在长期干燥的冬季,可在蜂场内适当喷水增湿;湿度过大时,可在蜂箱周围撒生石灰或干炉渣吸湿。
越冬期间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蜂群进入暗室后,管理工作的重点转为箱外观察和定期检查,尽量减少开箱干扰。
箱外观察要点:
定期监听蜂群声音,正常蜂团发出均匀的"嗡嗡"声
观察巢门口有无蜂尸和蜂便,判断蜂群状况
检查有无碎蜂尸,发现鼠害及时处理
饲料检查与补充:整个越冬期要确保饲料充足。可通过提箱估重法判断存蜜情况,感觉蜂箱明显变轻时,需及时补喂蜜脾。补饲最好选择晴暖中午快速进行,避免过多惊扰蜂群。
通风与光照管理:暗室并非完全密闭,需要适时通风换气。一般在晴朗天气的中午短暂打开通风口,让新鲜空气进入。同时要确保暗室内部保持黑暗,避免光线刺激蜜蜂飞出。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蜂群躁动不安怎么办?
可能是温度过高或缺氧所致,应适当加强通风降温。同时检查是否有光线透入暗室,确保内部黑暗。
发现蜜蜂下痢如何处理?
可能是饲料质量问题或湿度过大。可选择晴暖中午让蜜蜂进行排泄飞行,同时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湿度。
暗室内发现鼠害怎么解决?
及时放置鼠夹或鼠药,堵塞蜂箱缝隙,防止老鼠进入蜂箱。同时清理暗室周围环境,消除鼠类栖息地。
蜂群声音异常意味着什么?
如果蜂群发出嘈杂或微弱异常声音,可能预示失王、饲料耗尽或病害。应选择适宜天气开箱快速检查,及时处理。
越冬后期如何管理?
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步减少保温物,增加通风。当早春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即可将蜂群移出暗室,进入春繁阶段。
根据实践数据,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暗室越冬的蜂群,越冬存活率可达%以上,远高于传统室外越冬方式。关键在于细节把控,特别是温湿度的精确控制和定期检查的坚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