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3
瀏覽次數:
香港業主進行家居改善或小型工程時,是否對《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感到困惑?這套規例自2010年實施以來,為許多常見的小型工程提供了簡化程序。理解這些規定不僅能確保工程合法合規,更能有效避免安全隱患。本文將深入解析這套規例的關鍵要點,幫助您順利完成工程計劃。
小型工程規例的核心概念與分級制度
《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將小型工程按性質、規模、複雜程度和安全風險分為三個級別,涵蓋共118個具體工程項目。這種分級管理機制旨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樓宇安全。
具體來說:
第I級別:相對複雜,需要較專業的技術知識和較嚴格監督。
第II級別
第III級別:可由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進行,通常無需認可人士直接參與。
這種分級設計體現了「風險為本」的監管思路,使資源分配更合理,也為業主提供了清晰指引。
小型工程的具體範圍與常見類型
規例通過附表明確界定了小型工程的具體範圍。常見項目包括:
安裝簷篷、排水渠、晾衣架。
修葺結構構件、安裝招牌。
為空調機、冷卻水塔或太陽能系統安裝支承構築物。
涉及窗戶或玻璃外牆的工程。
重要的是,每個工程項目都有明確的尺寸、位置和其他相關技術參數的規定,這為工程執行提供了清晰的標準。業主在計劃工程時,首先需要核實其工程內容是否屬於規例定義的小型工程範疇。
簡化規定:合規路徑的優勢
選擇依據「簡化規定」進行小型工程,相較於傳統的「事先獲得批准和同意」程序,具有顯著優勢:
節省費用:無需繳納申請審批圖則的訂明費用(傳統程序起碼需要11,200元)。
縮短時間:無法定的漫長審批期限(傳統程序至少30天),開工前僅需提前通知(第I、II級別工程需在展開7天前通知)。
人事任命更靈活:僅有第I級別的小型工程必須委任「訂明建築專業人士」。
這種簡化程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合規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責任劃分與合規要點
在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下,相關方的責任明確:
業主(安排進行工程的人):負有最終責任確保工程符合《建築物條例》及相關規例,否則可能面臨法律後果。
建築專業人士及註冊承建商:他們在進行小型工程時負有明確的法律職務和責任,若違規可能面臨紀律處分、檢控等後果。
業主選擇委任的註冊承建商至關重要。承建商可以是法人團體、合夥或獨資經營者,其技術人員需具備令建築事務監督信納的資格和經驗。
工程完成後的核證與常見問題
工程完成後,建築專業人士和註冊承建商需要向建築事務監督提交完工證明書。此外,規例中還包含了「訂明建築物或建築工程」的檢查及核證程序(俗稱「家居小型工程檢核計劃」),這有助於確認已完成工程的法律地位。
關於小型工程規例的獨家見解
根據對規例和實踐的觀察,未來小型工程監管可能會更加注重風險的主動預防和數字化應用。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工程質量的過程監管與完工核證可能成為趨勢。同時,隨著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小型工程項目的範圍和分類也可能會動態調整,業主和從業者需要持續關注法規更新。
五條關鍵問題快速破解
Q1:如何確認我想要進行的工程屬於《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的範圍?
A:最可靠的方式是查閱屋宇署發布的《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附表1,其中詳細列出了118個小型工程項目的具體標準,或直接諮詢專業人士。
Q2:所有小型工程開工前都需要通知屋宇署嗎?
A:不是。僅有第I和第II級別小型工程需要在展開前7天通知建築事務監督。第III級別小型工程則無需事先通知,但完工後仍需按規定提交證明。
Q3:如果我的工程不屬於規例中的小型工程,該怎麼辦?
A:如果工程不屬於小型工程,也未列入「指定豁免工程」,則通常需要按照傳統程序,事先獲得建築事務監督對建築圖則的批准和同意後方可展開。
Q4:「指定豁免工程」是什麼?它和「小型工程」有何不同?
A:「指定豁免工程」是複雜程度和安全風險被認為更低的一類工程,共有15個項目,它們在程序上可獲得類似於「豁免建築工程」的便利,其具體項目詳見規例的附表2。它與「小型工程」是並列的兩個不同類別。
Q5:違反《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A:後果可能包括來自屋宇署的紀律處分、檢控,並可能被要求糾正違規工程,情節嚴重者可能面臨罰款甚至監禁。此外,違規工程可能影響物業的未來交易和估值。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