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1
瀏覽次數:
骨折是常見的意外損傷,除了及時的醫療處置,適當的飲食調理對骨骼癒合至關重要。很多骨折患者面臨不知如何進補的困境,盲目進補反而可能影響恢復速度。本文將系統性介紹骨折不同階段的飲食策略,幫助患者透過科學飲食加速康復。
骨折飲食的三階段性原則
骨折恢復過程分為三個明顯階段,每個階段的營養需求各有側重。早期(血腫機化期)通常為骨折後1-2週,患處會有腫脹、瘀血等情況,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流質食物,如蔬菜粥、小米粥等。
中期(原始骨痂形成期)為骨折後2-4週,此階段骨痂開始形成,需大量蛋白質和鈣質。應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高鈣質食物,如豆製品、牛奶、酸奶、奶酪等。後期(骨痂改造塑形期)為骨折後4週以上,此時可補充高能量食物幫助恢復元氣,如魚類、動物肝臟、蛋黃、骨頭湯、雞湯等。
骨折初期飲食指南(1-2週)
骨折初期最常見的錯誤是過早進補,這可能加劇局部腫脹。此階段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重點是促進瘀血吸收和減輕炎症反應。
推薦食物包括:
蔬菜粥:易消化,能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水果汁:提供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形成
小米粥:溫和養胃,適合食欲不佳的患者
此階段應避免過於油膩的湯類,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可以適當食用三七粉等有助活血化瘀的食材。重要的是保證充足水分攝入,促進新陳代謝。
骨痂生長期飲食策略(2-4週)
骨折中期是骨骼癒合的关键時期,骨痂的形成需要大量蛋白質和鈣質。此階段應重點補充高蛋白、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食物。
優質蛋白來源包括:
豆製品:豆腐、豆漿等易消化吸收
奶製品:牛奶、酸奶、奶酪含鈣量高
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減輕炎症
補鈣不僅要注重攝入量,更要考慮吸收率。研究表明,睡前補鈣效果較好,同時應確保維生素D充足,可以通過日曬或食用深海魚、蛋黃等食物來獲得。這個階段還應注意補充鋅、鐵等微量元素,蘑菇和綠葉蔬菜是不錯的選擇。
骨折後期營養強化方案(4週以上)
骨折後期是骨骼強化的重要階段,需要更多營養支持以促進骨痂改造塑形。此時可以增加高能量、高營養密度的食物。
推薦食物包括:
魚湯:富含膠原蛋白和鈣質
動物肝臟:含豐富鐵質和維生素A
蛋黃:提供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乳鴿湯:傳統認為有助傷口愈合
此階段可以適當食用骨頭湯,但注意不要過量,因為骨頭湯中的脂肪含量也較高。同時,應繼續保持高鈣飲食,每日鈣攝入量應達到800mg以上。適當的功能鍛煉配合營養補充,可以最大程度促進功能恢復。
骨折食療的常見問題解答
問題一:骨折後喝骨頭湯真的有效嗎?
骨頭湯確實含有一定鈣質和膠原蛋白,但單純依靠骨頭湯補鈣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保持均衡飲食,確保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的全面補充。
問題二:骨折患者需要避免哪些食物?
骨折患者應避免飲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骨折愈合。同時應減少濃茶、咖啡的過量攝入,因為這些飲品可能導致鈣質流失。
問題三:臥床的骨折患者飲食有特別注意事項嗎?
長期臥床患者容易出現便秘,應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如菠菜、韭菜、玉米、蘋果、香蕉等。同時要保證充足水分攝入。
問題四:骨折手術後飲食有何特別要求?
骨折術後患者應增加高蛋白食物攝入,如牛奶、雞蛋、瘦肉等,有助於手術創口及骨折的愈合。同時可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菠菜、梨、葡萄等,以增加血管彈性。
問題五:什麼情況下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品?
當患者通過日常飲食難以滿足營養需求時,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劑、維生素D等補充劑。但原則上應以食物補充為首選。
搭棚顧問提醒,骨折食療需根據個人體質和恢復階段進行調整,如有特殊情況應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科學的飲食配合適當的康復鍛煉,是促進骨折愈合的最佳途徑。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