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1
瀏覽次數:
石棉清拆是許多香港舊樓改造或拆卸時面臨的難題,這種曾廣泛用於建築的材料,若處理不當,可能釋放致癌纖維,危害健康。本文將從實務角度出發,詳細解析石棉清拆的關鍵步驟與隱藏風險,幫助業主和工程人員安全合規地完成任務。
石棉清拆為何必須專業化?
石棉纖維的危險性在於其無聲無息的擴散特性。一旦吸入,這些纖維可能長期潛伏於肺部,引發間皮瘤或石棉肺等疾病。香港許多舊式工廈或屋苑仍使用石棉瓦作為屋頂材料,隨着老化問題加劇,清拆需求日益迫切。專業清拆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對生命健康的負責態度。搭棚顧問在處理此類案件時發現,九成以上業主初期會低估石棉的風險,直至檢測報告顯示超標才驚覺事態嚴重。
關鍵點說明:
健康風險數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長期接觸石棉纖維者,肺癌發生率比常人高3至5倍。
法規嚴格性:香港參照國際公約,將石棉廢物列為HW36類危險物,違規傾倒最高可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
清拆前準備:檢測與防護缺一不可
在動工前,必須先確認材料是否含石棉。由於石棉纖維無法用肉眼判斷,需要專業機構採樣。具體流程包括:使用切刀取下約100克樣本,以雙層塑料袋密封後,送交具備相差顯微鏡或掃描電鏡檢測能力的實驗室分析。若建築物於1980年代前落成,建議直接視為含石棉處理。
防護裝備的選擇直接關係操作安全。基礎配置應包括:
P3級防塵口罩:過濾效率需達99.9%以上,且需貼合臉部無縫隙。
一次性連體防護服:避免纖維附著於日常衣物。
橡膠手套與護目鏡:防止切割時碎屑接觸皮膚或眼睛。
搭棚顧問建議,小型工程可自行準備器材,但若拆除面積超過10平方米,務必聘請註冊承包商。實務中常見錯誤是使用家用吸塵器清理現場,此舉反而會導致纖維揚起,應改用HEPA過濾的工業吸塵器。
拆除實戰:濕法操作與負壓控制
核心原則是「保持濕潤、避免揚塵」。施工時需先以噴霧器將石棉材料全面潤濕,水中可添加少量濕潤劑(如PVA溶液),提升附著效果。以下是關鍵步驟分解:
隔離區域:用0.2mm厚聚乙烯塑料布封閉工作區,僅留單一出入口,並設立警示標誌。
逐塊拆除:優先使用手動工具(如扳手)鬆動固定件,若需切割,需同步噴水並用吸塵器吸附碎屑。
即時包裝:將完整石棉瓦直接放入雙層塑料袋,碎片則用密封桶盛裝,貼上「危險廢物-石棉」標籤。
對於大面積工程(如整層天花),必須搭建負壓空間。做法是透過負壓風機持續抽氣,使室內氣壓低於外部,防止纖維外洩。搭棚顧問曾處理九龍一間舊廠房案例,因嚴格執行負壓控制,空氣檢測後纖維濃度僅0.005f/cm³,遠低於0.01f/cm³的安全標準。
廢物處置:合法填埋與資源化嘗試
石棉廢物嚴禁混入生活垃圾!香港現行做法是運往環保署認可的危險廢物填埋場,例如新界東北堆填區的特殊區域。填埋時需遵循:
分層覆蓋:石棉容器放入坑洞後,24小時內覆蓋15公分非石棉土壤,最終掩埋厚度需達60公分以上。
運輸條件:由持證公司使用密閉貨車運送,隨車附帶危險廢物轉移聯單。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間已開始嘗試石棉資源化技術。例如微波分解法可將石棉轉為陶瓷材料,但香港尚未普及。搭棚顧問認為,未來五年隨着科技發展,環保處理成本有望降低30%。
常見問題解析
石棉瓦能否自行拆除?
10平方米以下工程法律允許自行處理,但須全程佩戴防護裝備並通報環保部門。實務上仍建議委託專業團隊,因纖維擴散風險難以掌控。
舊石棉瓦破碎後如何緊急處理?
立即濕潤破碎區域,用濕布覆蓋後密封於塑料袋。避免掃帚清掃,改為HEPA吸塵器處理,並聯絡環保署指定承包商檢測空氣。
無石棉替代材料有哪些推薦?
纖維水泥板或金屬瓦為主流選擇,成本雖比石棉瓦高20%,但使用壽命長且無健康疑慮。
船舶石棉清除是否適用相同標準?
是。根據IMO公約,船舶石棉移除需額外搭建三層氣簾淨化區,但基礎原則與建築清拆一致。
防護服能否重複使用?
絕對禁止。一次性防護服拆除後應視為石棉廢物密封處理,重複使用會交叉污染。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