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1
瀏覽次數:
許多人在手術拆線後容易忽略傷口照護,導致癒合不良或疤痕增生。拆線僅代表表皮初步癒合,底層組織仍需要細心維護,本文從實際需求出發,整合醫師建議與臨床經驗,提供全面護理方案。
拆線後24小時內是傷口保護關鍵期,需嚴格保持乾燥。首先用無菌棉籤蘸取碘伏,以傷口為中心環形消毒,直徑約5公分,避免來回擦拭。接著覆蓋透氣敷料,若傷口位於關節處,可用網狀繃帶固定減少摩擦。重點:每日換藥前先洗手,撕除舊敷料時平行皮膚輕輕拉起,若黏連可先用生理鹽水浸濕 。
若傷口有縫線殘留,切勿自行拉扯,應回診請醫師處理。針對較長傷口,可採用分區消毒法:先清潔傷口中央,再向外擴展,避免細菌帶入核心癒合區。
觀察重點:正常癒合會微紅、輕癢,若出現持續刺痛或黃色滲液,可能為感染前兆。
接觸原則:穿寬鬆棉質衣物避免摩擦,睡眠時可抬高傷口部位減輕腫脹。
清潔進階:拆線48小時後,可快速沖澡(5分鐘內),水溫不宜過高,洗後立即用無菌紗布按壓吸乾 。
個人觀點:香港氣候濕熱,傷口易積汗,建議在冷氣環境中適度暴露傷口(每日10-15分鐘),促進空氣流通,但需遠離塵埃環境。
推薦飲食
優質蛋白:雞蛋、魚肉、豆漿,每日攝取量為體重(kg)×1.5克
維生素C:奇異果、甜椒,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鋅元素:牡蠣、南瓜籽,加速上皮細胞增生
禁忌飲食
辛辣物:辣椒、咖哩可能刺激發炎反應
海鮮類:蝦蟹易引發過敏體質傷口瘙癢
酒精:擴張血管增加滲液風險
獨家見解:根據臨床數據,每日補充500mg維生素C的患者,疤痕色素沉著機率降低30%,建議從天然食物攝取而非合成劑。
疤痕護理黃金期
拆線後第2週開始塗抹矽膠凝膠,指腹按摩5分鐘至吸收,若形成肥厚性疤痕,可搭配醫療級除疤貼片夜間使用。傷口癒合後半年內需防曬,紫外線會導致疤痕顏色變深。
活動分級指引
輕度活動(拆線後3天):散步、辦公室工作
中度活動(1週後):慢跑、輕度家務
劇烈運動(2-4週後):取決傷口位置與大小,腹腔手術需延長至1個月
當傷口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紅腫範圍持續擴大超過傷口邊緣2公分
分泌物質地濃稠且帶異味
體溫超過38℃伴隨畏寒
按壓時有波動感(可能化膿)
自我監測技巧:每日拍照記錄傷口,用尺測量紅腫範圍變化;觸摸傷口周圍皮膚,若明顯發熱需警覺。
1. 拆線後傷口裂開怎麼辦?
用無菌紗布加壓覆蓋,立即平臥避免活動,並在6小時內回診縫合,切勿自行塗抹藥膏或推回組織。
2. 美容膠帶要貼多久?
一般需持續使用3-6個月,每週更換2-3次,更換時讓皮膚休息1小時再貼新膠帶。
3. 糖尿病患者拆線後特別注意事項?
血糖控制平穩(空腹<7.0mmol/L),癒合時間延長30%-50%,需每2日回診檢查。
4. 兒童拆線後如何避免搔抓?
可用網狀繃帶覆蓋並固定衣袖,夜間穿戴棉質手套,轉移注意力如玩積木減少關注傷口。
5. 舊疤痕如何改善?
已成型疤痕可考慮醫美雷射,但須待傷口完全癒合6個月後進行,配合矽膠凝膠使用效果提升40%。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