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0852 37264282
whatsapp:60540383
企業郵箱: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
行業資訊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 首页 > 行業資訊

拆书帮能提升你的阅读效率吗?

發布時間:2025-11-10

瀏覽次數: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书架上堆满了买来却没时间读的书?或者读完之后,内容很快就忘了,感觉白读了一场?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寻找更高效的读书方法。今天,搭棚顧問就来聊聊“拆书帮”——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但可能彻底改变你阅读方式的学习理念。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拆书帮”这名字时,还以为是要把书物理拆解呢!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忙碌的职场人来说,拆书帮提供了一套实用工具,让你不必啃完整本书,也能抓住精华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究竟它是怎么运作的?适合你吗?我们一起来探索。

什么是拆书帮?它和传统读书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拆书帮不是要你逐页读完一本书,而是像拆解机器一样,把书中的关键知识点“拆”出来,转化为自己能用的能力。这种方法最早由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提出,核心精神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为中心。

拆书帮和传统读书的三大区别

  • 目标不同:传统读书可能追求“读完整本”,但拆书帮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你不需要记住所有内容,而是找到能直接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部分。

  • 方法不同:传统阅读偏重被动接收信息,拆书帮则通过“RIA便签法”主动加工知识(后面会细说)。

  • 时间投入:拆书帮适合碎片化时间。你可以在通勤时抽10分钟分析一个片段,而不必找一大块完整时间。

举个例子:假设你读一本时间管理书,传统方式可能要求你从头读到尾。但拆书帮会引导你直接跳到“优先级排序”章节,然后立刻规划明天的工作安排。这种“即学即用”的风格,特别适合节奏快的香港职场人。


拆书帮的核心工具:RIA便签法

RIA是拆书帮的灵魂工具,三个字母分别代表:

  • R(Reading):阅读书中一个片段。

  •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 A(Appropriation):将知识“拆为己用”,包括联系经验(A1)和规划应用(A2)。

具体操作步骤

  1. 1.

    选书与选段:挑选一本致用类书籍(比如沟通、管理、技能提升类),快速浏览后,锁定一个对你有用的段落。

  2. 2.

    写I便签: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这个段落。关键是“不用作者原话”,强迫自己理解内化。比如读到“80/20法则”,你可以写:“我发现工作中20%的任务决定了80%的成果,得先聚焦这些。”

  3. 3.

    写A1便签:回忆自己相关的经验。比如:“上周我花半天处理琐事,重要报告反而赶工,这就是没抓对20%。”

  4. 4.

    写A2便签:规划未来应用。例如:“明天开始,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今日最重要的20%任务’,并优先处理。”

一个小技巧:用不同颜色便签纸区隔I、A1、A2,贴书页上。完成后把A2便签贴在办公桌,提醒自己行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能有效打破“读完就忘”的循环。


拆书帮的两种实践形式:个人与群体

拆书帮不仅适合独自学习,还能一群人一起玩。两种形式各有优势:

个人拆书(便签法)

  • 适用场景:时间不固定、喜欢自己摸索的人。

  • 优点:灵活性强,工具简单(只需便签和笔)。

  • 挑战:需要自律,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群体拆书(现场学习)

  • 在拆书家(类似导师)引导下,一群人就同一本书片段讨论。

  • 流程通常是:阅读片段 → 分享理解 → 案例演练 → 规划应用。

  • 这种形式特别适合企业培训或读书会,因为互动能碰撞出新思路。

比如搭棚顧問曾参与一次线下拆书活动,主题是《非暴力沟通》。我们不仅学了理论,还角色演练了“如何应对客户投诉”。现场有人分享实战经验,立刻让抽象概念变具体了。这种“群体脑力激荡”,是独自读书难获得的体验。


拆书帮适合谁?它能解决哪些痛点?

拆书帮不是万能药,但它特别适合以下人群:

  • 职场人士:工作忙、学习时间碎片化,需要快速提升技能。

  • 学生或自我提升者:想读书但总“看不下去”或“记不住”。

  • 企业培训师:寻找比传统培训更轻量、更实用的学习方式。

拆书帮针对的成人学习痛点

  1. 1.

    没时间、没精力:拆书帮不要求读完整本书,利用零碎时间就能进行。

  2. 2.

    看不懂、记不住:通过便签法强制“重述”和“关联经验”,加深理解。

  3. 3.

    学完用不上:A2步骤直接捆绑行动规划,推动实践。

不过要注意,拆书帮更适合致用类书籍(比如工具书、经管书)。如果你读的是小说或诗歌,或许更该享受文字之美,而不是硬拆。


如何开始你的第一次拆书体验?

如果你心动了,想试试看,这里有个新手入门指南:

  1. 1.

    选一本简单的致用书:别一开始就挑战《国富论》。从一本薄薄的、问题导向的书开始,比如《深度工作》或《原子习惯》。

  2. 2.

    准备工具:三色便签纸(I、A1、A2用不同颜色)、笔、一本书记号贴。

  3. 3.

    设定小目标:第一次只拆一个片段(比如书中一小节),全程不超过30分钟。

  4. 4.

    找同伴或加入社群:拆书帮在全球有分舵,香港也有线下活动。社群能提供氛围和反馈。

个人心得:我开始拆书时,总想“完美复刻”书中的观点。后来发现,拆书帮的精髓恰恰是“对自己的需求负责”——哪怕只从一个点有收获,就是胜利。别怕做不好,先完成再完美。


搭棚顧問的视角

在我看来,拆书帮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人读得更快,而是让人读得更“活”。它把书从单向灌输的信息源,变成可对话、可质疑的伙伴。尤其在这个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时代,能快速吸收并应用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当然,拆书帮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果你享受沉浸式阅读的乐趣,或需要钻研理论深度,传统方式可能更合适。但對追求實效的學習者來說,它無疑提供了一條務實的路徑。關鍵是保持開放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 常见问题解答

1. 拆书帮是否会导致对书籍内容理解肤浅?

有可能,如果只拆片段而忽略上下文。建议在拆解后,有时间仍可通读全书,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先导。

2. 拆书帮的便签法可以用电子工具替代吗?

可以。许多应用(如笔记软件)能模拟便签功能,但纸质便签的触感更易专注。新手可从纸质开始,熟练后切换工具。

3. 拆书帮是否适合学术类或理论类书籍?

适合,但需调整方法。例如理论书可聚焦核心结论,关联实际案例;叙事类书可分析人物决策逻辑,而非情节。

4. 拆书帮活动现场如何保证每个人都有收获?

拆书家会通过提问、案例演练等方式促进参与,确保不同经验水平的人都能联系自身实际,而非单向讲授。

5. 拆书帮社群活动通常如何收费?

多数分舵活动象征性收费(如几十元),用于场地和材料,非营利性质。个人便签法则几乎零成本。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
電話:00852 37264282
whatsapp:60540383
企業郵箱: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