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0
瀏覽次數:
香港居住空間狹小,不少業主為了增加實用面積,都會考慮拆除居屋內的牆壁。但你知道隨意拆牆可能導致結構危險甚至法律責任嗎?事實上,每年都有不少個案因為不當拆牆而引發鄰里糾紛或安全隱患。本文將從法律、安全、技術多角度全面解析居屋拆牆的注意事項,幫助你避開常見陷阱。
居屋拆牆的法律規定與申請流程
首先必須明確,並非所有牆壁都可以隨意拆除。香港的建築物條例對結構改動有嚴格規定,特別是公共屋邨的居屋單位。
結構牆與非結構牆的區別是所有拆牆工程的起點。結構牆(俗稱主力牆)負責承擔建築物重量,絕對不能擅自改動。如何判斷?可以參考單位原裝圖則,通常厚度超過20厘米的混凝土牆多數是結構牆。非結構牆(間隔牆)則一般可以改動,但仍需遵守相關規定。
申請程序是合法拆牆的關鍵步驟。根據香港建築物條例,任何結構改動都需向屋宇署申請:
聘請認可人士(如註冊結構工程師)評估改動方案
提交改動計劃書及計算報告供審批
獲批後由合資格承建商施工
完工後由認可人士簽發合規證明
後果警示:未經申請擅自拆改結構牆,最高可處罰款20萬港元及監禁2年,並需自費還原改動部分。曾有案例是業主拆除部分結構牆後被舉報,最終花費數十萬元進行加固工程。
拆牆工程的安全評估與風險管理
安全是拆牆工程中最容易忽略卻最重要的環節。即使是非結構牆,拆除不當也可能引發意外。
前期評估必須包括:
石棉檢測:舊式居屋可能使用含石棉材料,拆除前需專業檢測
電線水管檢查:牆內可能藏有隱蔽設施,需用探測儀器定位
鄰近結構影響:拆除後可能影響相鄰牆體或樓板穩定性
防護措施要到位:
施工區域搭建臨時支撐架
使用防塵罩密封工作區,避免粉塵擴散
安排專人監測結構變化,設置沉降觀測點
準備緊急應變方案,如支撐材料意外斷裂的處理方式
個人經驗分享:我曾見證一個案,業主輕信裝修師傅口頭保證,結果拆除隔牆時意外損壞水管,導致下層單位漏水。最終賠償金額遠超過原本節省的申請費用。這說明專業評估不能省略。
拆牆工程的實務操作步驟
合法合規的拆牆工程需要系統化流程。以下是標準操作指引:
準備階段
聘請認可結構工程師進行初步評估
確定牆體性質(結構牆絕對不能動)
制定詳細施工圖則及時間表
向大廈管理處通報施工安排
購買相關工程保險
施工階段
先做局部試拆確認牆內狀況
採用由上而下的拆除順序,避免突然崩塌
使用靜音工具減少對鄰居滋擾
每日清理廢料,保持通道暢通
完工階段
工程師驗收並簽發合格證明
向管理處提交完工通知
保存所有施工記錄以備查核
常見錯誤包括:夜間施工、使用大鎚粗暴拆除、忽略廢料處理。這些都可能導致投訴或意外。建議選擇有信譽的承建商,如「搭棚顧問」等專業公司,他們通常提供一條龍服務。
拆牆後的空間規劃與善後工作
拆牆不是終點,後續規劃同樣重要。許多業主只關注拆除瞬間,卻忽略長期使用體驗。
空間整合需要考慮:
新舊地面材料的接合處理
照明系統重新配置
通風對流是否受影響
家具擺放與動線規劃
善後細節包括:
牆身收口要美觀且符合防火規格
檢查相鄰牆體有否裂痕出現
測試隔音效果是否達標
保留部分備用牆料以便未來修補
專業意見:拆牆後空間變大,但可能犧牲私隱或節能效果。建議諮詢設計師,平衡實用與美觀。例如改用玻璃間隔代替實牆,既能保持通透感又可重新分隔空間。
香港居屋拆牆的特殊考量
居屋作為公共房屋,拆牆規定比私人樓宇更嚴格。房屋署對居屋改動有附加限制。
重要禁令:
絕對不能改動大廈外牆
禁止拆除廚房與廁所隔牆(涉及防水層)
公共空間(如走廊)牆體不可改動
涉及大廈結構的牆身完全不能觸碰
申請渠道:需透過房屋署認可的工程顧問公司提交申請,審批時間可能長達4-8星期。自行改動可能違反公屋租約或居屋公契條款。
實用貼士:若只想擴大空間,可考慮局部改動如開設飾櫃或玻璃窗,而非全面拆除。這樣既能滿足需求,又降低法律風險。
個人見解與未來趨勢
在我看來,香港居屋拆牆問題反映更深層的居住矛盾。與其冒險違規改動,不如從設計着手提升空間效率。未來建築設計應更多考慮靈活間隔,減少結構限制。
新技術如裝配式組件允許非承重牆快速改裝,既安全又符合法規。建議業主多了解替代方案,而非盲目跟從「拆牆風氣」。
最後提醒:空間感不一定來自實際面積,良好設計能創造視覺延伸效果。與其花大錢拆牆,不如投資在智能收納或鏡面設計,效果可能更理想。
**
常見問題(FAQ)
**
問:如何判斷居屋的牆壁是否為結構牆?
答:最準確方法是向房屋署申請單位原裝圖則,或聘請認可結構工程師進行評估。一般來說,厚度超過20厘米的混凝土牆、外牆以及與電梯井相連的牆體多屬結構牆,絕對不能擅自改動。
問:拆除非結構牆需要申請嗎?
答:即使是非結構牆,若改動可能影響大廈外觀、防火設施或公共空間,仍須向房屋署及/或屋宇署申請。簡單的室內間隔牆改動可能只需向管理處備案,但建議事先諮詢專業人士。
問:拆牆工程大約需要多少預算?
答:費用因工程規模而異,包括申請費(數千元起)、工程師評估費(約1-3萬元)、施工費(視乎牆體大小和材料)以及潛還原成本。完整流程預算通常需5萬元以上,複雜工程可能超過10萬元。
問:如果發現鄰居違規拆牆,應該如何處理?
答:應先向大廈管理處反映,若未獲處理可向房屋署(居屋)或屋宇署(私人樓宇)舉報。切勿直接與鄰居衝突,保留照片等證據但避免自行入屋取證。
問:拆牆後發現結構受損,應該怎麼辦?
答:立即停止工程,設置臨時支撐,並緊急聯絡結構工程師評估損壞程度。切勿嘗試自行修復,以免情況惡化。專業維修費用可能很高,但事關安全不能吝嗇。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