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0
瀏覽次數:
白田邨重建計劃作為香港重要的市區更新項目,影響著數以千計家庭的居住安排。這項歷時十多年的分期清拆工程,背後反映的是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演變與挑戰。究竟此次清拆涉及哪些樓宇?居民如何安置?重建後的社區將呈現何種新面貌?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係到當區居民的切身利益,也為香港未來舊邨重建提供重要參考。
白田邨清拆背景與範圍
白田邨主要有兩大部分組成,包括較舊部分和較新部分。較舊部分為1975至1979年間落成的第一至三座以及第九至十三座共八幢住宅大廈,以及白田商場,約有3500個租住公屋單位。這些樓宇因為樓齡較高,被納入重建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白田邨是政府廉租屋計劃下的屋邨,最後一批政府廉租屋樓宇正是位於白田,政府因而把該邨命名為"白田政府新邨"。在1986年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白田邨第14至16座也被列為不合規格的公屋樓宇之一。
房委會進行了全面結構勘察計劃,並依據結構安全和修葺方案的經濟效益這兩大準則來考慮是否重建舊屋邨。在評估白田邨重建計劃時,當局還綜合考慮了當地需要、白田邨較舊部分的重建潛力以及現有合適的安置資源。
分期清拆計劃與時間表
白田邨的重建採取分期清拆方式,以盡量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根據房委會制定的初步總綱計劃,清拆工作分為多個階段進行。
首先清拆的是第一至三座以及第十二座,約涉及950個租住公屋單位。這些樓宇於2018/19年度完成重建,提供約1400個新租住公屋單位。
隨後,清拆計劃轉向白田商場,以及第九至十一座和第十三座,約涉及2550個租住公屋單位。預計在2020/21年度之前完成重建約2000個新租住公屋單位;並在2025/26年度完成重建約2250個新租住公屋單位,和附屬的零售、停車場、公共運輸、校舍等社區設施。
具體到清拆時間表,白田邨第九、第十及第十一座的目標清拆日期為2022年4月,第十三座為2021年1月。居民獲得的通知期分別為32個月和41個月。
重建後單位數量變化
重建前,白田邨較舊部分約有3500個租住公屋單位。重建後,預計將提供約5650個租住公屋單位,較重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居民安置與補償安排
對於受影響居民,房委會制定了詳細的安置方案。房委會盡量讓白田邨的公屋租戶遷往鄰近或其所選地區的公屋單位,惟須視乎是否有合適的空置單位而定。
房委會早已物色石硤尾邨第2和第5期作為重建白田邨的主要遷置資源。該兩期於2012年年中落成,可提供約4050個租住公屋單位。
針對白田邨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座受影響的約1460個住戶,白田邨第七和八期的2030個公屋單位預期於2019年底入伙,足以讓他們全部遷置入住。白田邨第十一期有1088個公屋單位,預計於2022年中入伙,可作為白田邨第十三座約820個受影響住戶的遷置資源。
經濟補償方案
除安置安排外,受影響居民也可獲得經濟補償。所有受影響的住戶獲發放住戶搬遷津貼,由5,126元至19,649元不等,視乎住戶家庭人數,以協助他們支付部分搬遷開支。
一人和兩人住戶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兩人家庭津貼,代替接受公屋安置。津貼金額分別為70,700元及86,150元。
對於有意置業的居民,房委會也提供特別安排。受清拆影響的住戶如有意購買居屋單位以代替入住公屋,可在目標清拆日期前推出的居屋銷售計劃中享有優先選樓資格。
重建原因與政策依據
白田邨的清拆重建決定,是基於房委會於2011年訂立的"重建高樓齡公共租住屋邨優化政策"。該政策規定房委會需基於四個基本原則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有沒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
2014年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除重申上述重建的基本原則外,更表明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會減少可供編配給輪候人士的公屋單位數量。因此,在公屋需求甚殷切的情況下,大規模重建計劃需要慎重考慮。
從歷史角度看,白田邨作為政府廉租屋,屬於香港早期公共房屋的一部分。這些屋邨由於當時監管不足甚至牽涉貪污,導致偷工減料情況嚴重。1987年,行政局通過長遠房屋策略,決定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厦(徙置屋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對社區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白田邨重建不僅影響居民居住安排,也對社區結構和設施帶來變化。重建後,白田邨清拆的地盤將會提供約2100個公屋單位及一所新的小學,有效提升社區設施水平。
對於商戶而言,清拆也帶來重大影響。美東邨和白田邨分別有26個及10個商戶受清拆影響。房委會向繳付十足市值租金並以定期租約租賃的合資格商戶發放特惠津貼,金額相等於正式公布清拆相關安排當日時,於租約內所訂明的每月淨租金的15倍。
這些商戶也可獲機會參與局限性投標,以租用房委會轄下街市的檔位,中標者在新租約下可獲三個月免租期。若合資格商戶放棄參與局限性投標,會獲發放一筆過替代津貼133,000元。
非政府機構也受到重建影響。白田邨六個非政府機構所簽訂的福利租約受清拆影響,房屋署已聯絡相關政府部門協助機構遷至其他地方讓其繼續提供服務。
居民視角
從居民角度看,重建帶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有原居於白田邨的"90後"陳小姐與母親因清拆而獲優先申請購買居屋資格,她們挑選了長沙灣凱樂苑高座住房單位。她預計日後需以近半家庭收入供樓,但認為機會難得需要珍惜。
白田邨重建計劃反映了香港市區更新與公共房屋發展的複雜性。在土地資源珍貴的香港,如何平衡居民安置、社區保存與發展需求,將繼續是城市規劃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