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拆線時總擔心傷口裂開或感染?其實只要掌握正確方法,就能大幅降低風險。今天就用白話分享實用技巧,幫你安心度過恢復期。
拆線前的準備與注意事項
拆線前最關鍵是觀察傷口狀態。如果發現紅腫、化膿或滲出液體,千萬別強行拆線,應該先就醫檢查。
清潔優先:拆線前24小時避免傷口碰水,可用無菌紗布覆蓋保護。
工具消毒:若需自行處理(非建議),必須準備醫用鑷子、剪刀和碘伏,所有工具需用酒精徹底消毒。
小知識:傷口癒合分三期,拆線時間通常根據部位決定——臉部約5天,四肢可能需14天。
專業拆線步驟圖解
拆線不是單純剪斷線頭,方向錯誤可能導致縫線殘留。正確流程如下:
移除敷料:用鑷子輕輕揭開最外層紗布,若黏連可用碘伏軟化。
雙重消毒:以傷口為中心,用碘伏由內向外畫圈消毒,範圍直徑至少5公分。
剪線技巧:鑷子提起線頭後,貼近皮膚剪斷「遠離傷口側」的縫線,朝縫合方向拉出。
為什麼要朝縫合方向拉? 這樣能避免拉扯新組織,減少出血風險。
拆線後三大常見問題應對
問題1:傷口發紫是否等於壞死?
發紫通常是局部淤血或循環不良,未必是壞死。可先抬高患部並冰敷,若發紫範圍擴大或劇痛,需警惕感染。
問題2:何時能碰水?
多數傷口拆線後需保持乾燥48小時,但關節處或糖尿病患者建議延長至3天。
個人見解:香港氣候濕熱,傷口透氣更重要,洗澡後可用吹風機冷風模式吹乾周圍皮膚。
問題3:如何判斷感染?
感染警訊包括:
紅腫範圍持續擴大
出現黃綠色分泌物
體溫升高
輕微感染可塗抹莫匹羅星軟膏,但若伴隨發燒應立即就醫。
傷口護理與飲食加速癒合
日常護理關鍵:
換藥時機:每天1-2次,若紗布滲液應立即更換
防曬措施:新生皮膚敏感,外出建議貼上防水敷料隔離紫外線
飲食建議:
維生素C是膠原蛋白合成關鍵,一顆橙子就能滿足日需量一半;蛋白質來源優先選擇雞蛋和魚肉,比紅肉更易吸收。
自行拆線的隱藏風險
有些人貪方便想自己拆線,但風險超高:
縫線殘留可能引發肉芽腫
力道不均易致傷口裂開
曾有案例因家庭拆線工具未滅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搭棚顧問提醒,專業工程需要精準規劃,身體護理更該信賴專業醫療。
獨家數據參考:根據臨床統計,規範拆線可降低15%的傷口併發症發生率,而配合正確護理能再提升20%癒合速度。
常見問題
拆線後傷口癢正常嗎?
輕微發癒是癒合跡象,但若伴隨紅疹可能是過敏,應停用當前藥膏。
運動何時可恢復?
非關節處傷口約3天後可慢跑,但重量訓練建議等待1週。
疤痕如何淡化?
拆線2週後可使用矽膠貼片,同時避免辛辣食物減少色素沉澱。
哪些人拆線時間要延長?
糖尿病、吸煙者或營養不良患者可能需延長2-4天。
美容膠帶何時貼?
拆線後無滲液即可使用,持續貼3個月效果最顯著。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