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7
瀏覽次數:
拆線是傷口癒合的重要里程碑,但許多香港市民誤以為拆線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其實,拆線後的護理才是影響疤痕美觀與組織恢復的關鍵。本文將針對拆線前後常見問題,提供詳盡解答與操作指南,幫助你避免感染、減少疤痕增生。
拆線時間需根據傷口位置、癒合情況綜合評估。頭面部血液供應豐富,通常3-5天可拆線;胸腹部約需7天;背部及關節處因張力較大,需10-14天。個人觀點:香港氣候濕熱,若傷口有紅腫、滲液,應延後拆線並盡快就醫,避免細菌滋生。
癒合狀態:傷口無紅腫、化膿,邊緣緊密貼合。
患者年齡:兒童新陳代謝快,拆線時間可能略短;老年人需延長1-2天。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延後拆線,並嚴格監控血糖。
拆線後72小時內為高風險期,針孔未完全閉合,需保持乾燥。
正確清潔:用碘伏或生理鹽水單向擦拭,每日1次(出汗多可增至2次)。
禁忌行為:禁止搔抓、浸泡熱水,避免使用酒精直接刺激傷口。
拆線5天後開始抗疤痕處理,持續3-6個月效果最佳。
硅酮凝膠:黃豆大小薄塗成膜,早晚各一次。
減張膠布:每週更換,減少皮膚张力,尤其適用於關節部位。
多攝取:高蛋白(雞蛋、魚肉)、維生素C(奇異果、西蘭花)及鋅(堅果、牡蠣)。
嚴格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及感光類食材(芹菜、檸檬),以免色素沉澱。
運動限制:拆線後1週內避免劇烈運動,減少傷口牽拉風險。
防曬必要:外出用紗布或帽子物理防曬,結痂脫落後可塗抹兒童專用防曬霜。
兒童傷口護理需更細心,建議家長:
心理安撫:透過玩具或故事轉移注意力,避免哭鬧拉扯傷口。
疤痕預防:選擇兒童專用硅膠貼片,質地更柔軟且不易過敏。
緊急判斷:若孩子持續發燒(>38.5℃)或傷口滲液混濁,應立即赴院。
美容縫合使用極細縫線與分層技術,能最大程度減少疤痕。其拆線後護理更注重:
早期干預:拆線後即開始使用抗疤痕產品,而非等待結痂脫落。
張力控制:需配合減張膠布長時間固定,尤其於臉部、頸部。
拆線後輕微出血怎麼辦?
用無菌紗布按壓5分鐘,若血流不止需回院處理。
線頭殘留是否需就醫?
可吸收線會自行分解;非吸收線若露於體外,建議由醫生移除,避免長期異物反應。
傷口發癢是否正常?
輕微搔癢為癒合跡象,但若伴隨紅腫、灼熱感,可能為感染或疤痕增生前兆。
醬油真的會讓疤痕變黑嗎?
無科學依據,疤痕顏色取決於紫外線防護及體質,深色食物無影響。
何時可恢復運動?
頭面部約1週,四肢關節需2-3週,並從輕度活動逐漸增加強度。
搭棚顧問獨家見解:根據香港公立醫院數據,約30%傷口癒合不良案例源於拆線後護理不當。建議市民拆線後一週內回診評估,尤其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及早介入可降低感染率達50%。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