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6
瀏覽次數:
引言
每逢雨季,搭棚水溝滲漏問題總是困擾許多香港業主,不僅影響結構安全,更可能導致財物損失。究竟如何從根源解決搭棚水溝防水難題?本文從實際工程角度出發,結合搭棚顧問的實戰經驗,一步步拆解防水施工的關鍵細節,幫你徹底告別反覆漏水惡夢。
搭棚水溝防水施工核心步驟
1. 基層處理:防水成敗的第一道關卡
基層處理是防水工程的基礎,許多失敗案例都源於此環節疏忽。首先必須徹底清理水溝底層,清除積水、泥沙與油污,再用高壓水槍沖洗。若發現裂縫,需鑿成V形槽後以水泥砂漿修補平整,陰陽角處應抹成圓弧狀(半徑約50mm),避免應力集中導致防水層破裂。
關鍵點問答:基層為何需要絕對乾燥?
水分殘留會使防水塗料產生氣泡,降低附著力。簡易檢測法:將1m²薄膜平鋪於基層,靜置2小時後若薄膜內無水珠即可施工。
2. 材料選擇:耐候性與抗撕裂的平衡術
香港氣候高濕多雨,建議優先選用高分子防水卷材(如EPDM、PVC)或聚合物改性瀝青卷材。卷材厚度不應小於3mm,雙層使用時總厚度需達6mm以上。對於彎曲較多的搭棚水溝,可搭配彈性防水塗料(如聚氨酯),其延伸率可達300%以上,有效適應結構變形。
3. 防水層施工:細節決定成敗
卷材鋪貼方向:屋面坡度小於3%時宜平行屋脊鋪貼,坡度大於15%時應垂直屋脊鋪貼,搭接寬度短邊需≥100mm,長邊≥80mm。
增強層處理:在水落口、陰陽角等薄弱處,額外鋪設500mm寬附加層,採用全粘實鋪工藝。
塗膜施工技巧:塗刷時應縱橫交錯進行,首層乾燥後再塗次層,總厚度不低於2mm。切記分層塗刷比單次厚塗更防開裂。
4. 特殊節點防水強化方案
女兒牆根部是滲漏高風險區,需在牆體與水溝交接處預留30mm分格縫,嵌填密封膠後,卷材上翻高度不得低於250mm,並用金屬壓條固定。水落口周邊應先以防水塗料浸潤纖維布,形成內外三層防護,杯口需低於找平層確保排水順暢。
5. 驗收與維護:延長防水壽命的關鍵
完成施工後需進行24小時閉水試驗,溝內注水深度不小於50mm,觀察無滲漏方可通過。後續每半年應清理雜物一次,檢查接縫密封膠是否老化。若發現局部破損,可用同質材料剪成圓形補丁粘貼修復,避免小問題擴大。
搭棚顧問獨家見解
根據過往案例,90%的搭棚水溝滲漏源於施工細節疏忽。例如香港某屋邨工程原使用傳統瀝青卷材,因未考慮熱脹冷縮導致接縫開裂,後改用彈性塗膜配合無紡布增強層,使用壽命提升至15年以上。建議業主在選材時優先考量材料的抗紫外線與耐根刺性能。
常見問題解答
Q:搭棚水溝防水工程預算如何估算?
A:每平方米材料連工費約港幣$200-500,視材料等級與施工難度而定,複雜節點處理可能佔總成本30%。
Q:防水層可於潮濕基面施工嗎?
A:僅濕固化型膠粘劑適用,一般材料需基層含水率低於9%,否則易空鼓。
Q:防水工程壽命多久?何時需翻新?
A:優質工程壽命約10-15年,若出現大面積起泡或硬化裂紋應立即處理。
Q:颱風季節施工需注意什麼?
A:避免雨中作業,施工後需用防水布臨時覆蓋,並設置排水導管。
Q:如何判斷防水材料是否合格?
A:認準產品有「香港綠色標籤」認證,並索取出廠合格證與質量檢測報告。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