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5
瀏覽次數:
搭棚接縫處的防水保護直接影響整個結構的耐久性與安全性,香港潮濕多雨的氣候更是對接縫防水技術的極大考驗。許多業主發現即使使用高價材料,接縫處仍會出現滲漏,其實問題核心在於施工細節與材料匹配度。本文從實際案例出發,結合搭棚顧問的現場經驗,拆解接縫防水的關鍵技術。
接縫處是防水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主要因為材料熱脹冷縮產生的位移和結構應力集中。香港夏季高溫可達35℃以上,鐵皮表面溫度甚至超過50℃,導致接縫寬度變化達5-10毫米。若使用刚性密封材料,半年内就會出現裂紋。
水密性失效機制:雨水在風壓作用下會沿微裂縫逆向滲透,尤其颱風季節風速超過每小時40公里時,水壓可達平常的3倍
材料老化加速:接縫處長期處於乾濕交替環境,紫外線照射使密封膠彈性下降,年均老化速率達15%
不同搭棚結構需匹配不同密封材料,以下是香港常見環境的適用對比:
材料類型 | 適用接縫寬度 | 耐溫範圍(℃) | 使用壽命(年) | 成本(港幣/米) |
|---|---|---|---|---|
硅酮密封膠 | 5-25mm | -50~180 | 8-10 | 25-40 |
聚氨酯密封膠 | 10-30mm | -40~120 | 5-7 | 15-30 |
丁基膠帶 | 3-15mm | -20~80 | 3-5 | 10-20 |
丙烯酸防水塗料 | 無縫覆蓋 | -30~100 | 4-6 | 60-90/平方米 |
搭棚顧問實測數據顯示:硅酮膠在高温高濕環境下保持135%延伸率,最適合香港氣候
基層處理是決定成敗的首要環節,必須嚴格遵循以下流程:
清潔開槽:用鋼絲刷打磨接縫兩側5公分範圍,去除氧化層後以丙酮清洗油污,確保基面達Sa2.5標準(肉眼無可見雜質)
背襯材料填充:閉孔聚乙烯泡沫棒壓入接縫深度的70%,保留30%空間供密封膠成形
雙層塗膠法:先塗底塗劑增強附著力,再用膠槍以45度角均勻擠壓填充,膠體截面應呈內凹弧形
修整塑形:在表乾前用刮刀將膠體壓平,邊緣需與基材形成≥45度坡角以利排水
養護時機:施工後24小時內避免淋雨,全固化前每小時檢查是否有氣泡或龜裂
實測案例:香港錦田某廠房採用此工法,經歷2024年黑色暴雨後接縫完好率達100%
雨棚與牆面接縫需採用「剛柔結合」方案:
預埋L型鍍鋅板(寬度≥20公分)作為防水加強層,背面滿塗結構膠後用射釘固定
轉角處附加無紡布增強層,塗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形成複合防水系統
板與板搭接縫應注意:
採用直立360度鎖邊工藝,搭接長度不少於10公分
每間隔30公分設置自攻螺絲固定,螺帽位置點塗密封膏覆蓋
多數漏水案例源於三個典型錯誤:
膠縫厚度不足:密封膠厚度未達接縫寬度的50%,應剔除重做或加塗柔性防水涂料
基面殘留水分:施工前可用濕度計檢測,含水率需≤8%(塑料薄膜覆蓋法測試無水汽)
材料相容性問題:金屬棚架避免使用乙酸型玻璃膠,應選用中性硅酮膠防止腐蝕
緊急補漏方案:對於已漏水接縫,可注入發泡聚氨酯暫時止水,再從外部鋪貼PVC防水膠帶作為中期解決方案
本土環境需特別考量:
抗鹽蝕配方:近海區域應選用含防霉劑的密封膠,防止接縫發黑
颱風防護:接縫處每米增加2個不鏽鋼夾固定,降低風振破壞風險
法規合規:大型棚架接縫防水需通過每小時50毫米淋水測試,施工後應保留檢測報告
傳統「以膠封縫」思維已落後,搭棚顧問提倡導水為主、密封為輔的新理念。實測顯示,在接縫上方加裝導水板可減少80%的徑流沖刷,使密封材料壽命延長3倍。與其事後修補,不如在設計階段預留2%坡度排水,這才是根治滲漏的關鍵。
接縫密封膠何時需要更換?
當膠體表面出現粉化、與基材脫開超過3mm或按壓無彈性時需更換,一般硅酮膠使用5年後應年度檢查
雨天可以進行接縫施工嗎?
絕對禁止,施工溫度需在5-35℃之間且相對濕度≤85%,雨後應等待基面乾燥48小時
不同材料接縫如何處理?
鐵皮與水泥接縫需先塗刷界面劑,再採用聚氨酯密封膠過渡,避免剛性連接
接縫防水失敗的主因是什麼?
約70%案例源於基層處理不當,殘留灰塵或油污會使黏結強度下降90%
如何判斷防水層已失效?
可用紅外線熱像儀檢測,溫度異常區即為滲漏點,或潑水測試觀察背面是否陰濕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