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5
瀏覽次數:
室外搭棚最怕遇到強風暴雨,尤其是香港這種時不時就有颱風侵擾的地方,如果棚子不夠牢固,輕則漏水,重則整個被吹翻。其實,防風和防水是相輔相成的——結構不穩,防水層容易撕裂;防水不到位,骨架也可能因積水鏽蝕。今天,搭棚顧問就從材料、結構、細節三個層面,教你打造一個真正能應對惡劣天氣的室外棚架。
防風看骨架,防水看棚面,兩者缺一不可。以下是常見材料的優劣對比:
材料類型 | 防風性 | 防水性 | 適用場景 |
|---|---|---|---|
鍍鋅鋼管 | 強度高,耐重壓 | 需搭配防水棚布 | 長期固定棚架、車棚 |
鋁合金 | 輕便抗鏽,耐中度風力 | 需配合防水塗層 | 露臺遮陽棚、移動棚 |
聚碳酸酯板 | 抗衝擊,但需加固骨架 | 一體成型,防水佳 | 陽光房、固定雨棚 |
PVC防水布 | 依賴固定點,抗風弱 | 表面防潑水,但接縫易漏 | 臨時帳篷、短期遮蓋 |
關鍵點:
骨架厚度:主支架厚度建議≥1.5mm,間距≤1.2米,颱風區可加密至0.8-1.0米。
棚面韌性:聚碳酸酯板透明度高且抗UV,而PVC布需選「雙層貼合」款式,避免接縫開膠。
個人觀點:我常提醒客戶,與其省錢買薄料,不如投資厚實的鍍鋅鋼架配聚碳酸酯板——畢竟香港的颱風從不打招呼,與其過後維修,不如一次做穩妥。
1. 坡度與形狀決定排水與抗風
坡度≥2%:棚頂傾斜方便快速排水,減少積水重量。
流線型設計:避免平頂,圓弧或尖頂棚能分散風壓,減少迎風阻力。
2. 加固點與受力分配
三角結構:在支架連接處加裝「斜撐桿」,形成穩定三角形。
多點固定:除了地面固定,可將棚架與牆體、立柱綁定,避免單點受力。
實用技巧:
颱風季前,用防風繩45度斜拉棚角,固定到地面鉚點或重物上。
棚邊預留排水孔或加裝導水槽,避免雨水堆積壓垮棚面。
防水成敗看接縫,防風關鍵看固定。以下是容易忽略的細節:
防水細節:
接縫重疊+密封膠:棚布或板材接縫處重疊≥10cm,內外塗抹中性硅酮膠(耐候性強)。
螺絲孔雙重保護:螺絲加裝橡膠墊片,並在安裝後蓋上防水帽。
防風細節:
地錨深入地面:泥地用螺旋地錨,水泥地用膨脹螺栓,深度≥30cm。
棚腳配重:臨時棚可在支架底部綁沙袋或石塊,增加抗風性。
真實案例:去年颱風「獅子山」過境時,一位客戶的棚因螺絲孔未密封,雨水順孔滲入鏽蝕骨架,不到半年就需更換。事後維修費用比當初做好防水高出三倍。
錯誤1:棚布繃得太緊,風一吹就撕裂。
→ 補救:預留5-10%鬆動空間,讓棚布隨風微動卸力。
錯誤2:排水方向逆風,雨水倒灌。
→ 補救:棚頂傾斜方向應背對常見風向,並加高迎風側擋水板。
錯誤3:輕視接縫,只靠膠水粘合。
→ 補救:接縫處用「壓條+螺絲」機械固定,再塗膠雙重防護。
每季檢查:雨後查看棚面積水、螺絲鬆動、膠縫開裂情況。
清潔重點:用軟刷清理排水孔落葉,避免堵塞。
颱風前必做:加固防風繩、收摺側面棚布減少受風面、移除棚頂雜物。
個人觀點:室外棚的防風防水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持續的維護。比如密封膠通常3-5年會老化,提前規劃更換遠比漏水再補救省心。
問:香港常見的颱風,棚架需要能抗幾級風?
答:建議按8-10級風標準設計(風速≥20m/s),骨架需加斜撐,地錨深度≥30cm。若所在地空曠,應進一步提高標準。
問:棚頂用單層板還是雙層板更防雨?
答:雙層中空板隔熱防雨效果更好,且能避免內層結露。但若預算有限,單層厚板(如3mm聚碳酸酯板)加密封處理也足夠。
問:鐵皮棚容易漏水,怎麼加強?
答:除接縫密封外,可整體塗刷彈性防水塗料(如聚氨酯),形成韌性膜覆蓋釘孔和接縫。
問:棚子靠牆處總是滲水,怎麼辦?
答:這是典型細節疏漏!應在牆體開槽嵌入「L型收邊壓條」,並填充密封膠,形成雙重阻擋。
問:臨時棚如何快速防風?
答:用可調節防風繩斜拉四角,地面用螺旋地釘或重物壓載。同時減少側面受風面積(如收起側棚)。
最後提醒:搭棚的防風防水是系統工程,從選材、設計到施工環環相扣。如果條件允許,不妨請專業師傅指導關鍵步驟,既能確保安全,又能延長棚屋壽命。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