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5
瀏覽次數:
在香港這個多雨潮濕的環境中,房屋左右搭棚的防水工程是否合規,直接關係到建築物的壽命和居住品質。許多業主在搭棚時往往只關注材質的美觀和成本,卻忽略了最關鍵的防水標準,導致後續出現滲漏、發霉等棘手問題。您是否曾擔心過搭棚的防水層能維持多久?施工中有哪些必須遵守的強制性條款?本文將深入剖析房屋搭棚防水的核心要求,從材料選擇、施工工藝到驗收標準,提供一套完整實用的指南。
搭棚防水的基本原則與國家標準
房屋搭棚防水並非簡單的塗刷工程,而是需要遵循嚴格的國家規範。根據最新《建築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範》(GB55030-2022),防水工程必須遵循「因地制宜、以防為主、防排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這意味著在搭棚設計初期,就需考慮香港多雨氣候的特點,設計合理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
防水設計工作年限是核心指標。規範明確要求,屋面工程防水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於20年,而室內工程防水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於25年。這對防水材料的耐久性和施工質量提出了高標準。搭棚防水工程按其功能重要程度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大多數住宅搭棚屬於乙類或丙類,但依然需要根據工程防水使用環境類別(I類、II類、III類)確定防水等級。例如,對於經常有積水可能的搭棚頂部,其防水等級應適當提高。
關鍵設計參數不容忽視。規範中對排水坡度、防水層高度等有具體數據要求。例如,裝飾層主要排水坡度應為0.5%~1.0%,粗糙面層排水坡度則不應小於1.0%。在門口處,防水層應水平延展,向外延展長度不應小於500mm,向兩側延展寬度不應小於200mm,以有效防止雨水倒灌。
防水材料的科學選擇與比較
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是確保搭棚防水效果的基礎。目前市場上的防水材料主要分為剛性防水、柔性防水和剛柔性防水三種。
剛性防水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與水泥砂石混合使用,其特點是防水效果較好,但彈性不足。隨著時間推移,房屋本身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沉,此時剛性防水層因彈力不夠容易出現斷裂,通常使用5-8年就可能失去防水效果。柔性防水材料則是由油氈、玻璃布等纖維織物做成的卷材,用各類膠結材料如瀝青等將卷材黏結在基層上。柔性防水帶有顏色,本身有一定的裝飾效果,但防水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多用於外牆位置。
當前家庭裝修用得最多的是剛柔性防水材料。這種材料是用無機材料水泥及一些添加劑與有機彈性乳液複合製成,結合了水泥的剛性和彈性乳液的柔性,達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根據《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範》,住宅室內防水工程宜使用聚氨酯防水塗料、聚合物乳液防水塗料、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和水乳型瀝青防水塗料等水性或反應型防水塗料,不得使用溶劑型防水塗料。
在材料厚度方面,規範也有明確要求。涂膜防水層厚度應滿足產品技術規定,一般厚度不少於1.5mm,且不能有露底現象。例如,聚氨酯防水塗料的厚度不應小於1.5mm,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厚度不應小於1.0mm。
搭棚防水施工的關鍵步驟與技術
施工質量直接決定了防水工程的成敗,正所謂"三分材料,七分施工"。在進行搭棚防水施工前,首先需要保證基層符合要求。基層表面應平整,不得有空鼓、起砂、開裂等缺陷。基層含水率應符合防水材料的施工要求。對於搭棚與牆體連接處等關鍵部位,需要特別處理。水落口周圍500mm範圍內應做成坡度不小於5%的平滑斜面。女兒牆、出屋面煙道、樓梯層的根部應做成圓弧,半徑為80mm,可用細石砼製成。
防水層施工的具體工藝要求嚴格。使用涂膜防水材料時,涂刷應均勻,一般需要滾塗2-3遍。第一遍滾塗之前一定要保證表面的平整度,沒有凸起或者附著顆粒物等,同時塗刷之處的牆面或者地面沒有空鼓,否則日後可能會脱落。第二、三遍滾塗時需重點關注一些容易忽略的地方,如邊角處、鑽孔處等。對於卷材防水層,搭接縫的處理尤為關鍵。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mm,使用兩層以上玻纖布上下搭接時應錯開幅寬的二分之一。加熱時應注意控制好加熱溫度,使搭接縫末端膠粘劑稍有外溢為宜。搭接縫粘貼密實後,所有搭接縫均應用密封材料封邊,寬度應不小於10mm。
特殊氣候條件下的施工需格外注意。雨、雪、霜、霧或大氣濕度過大,以及大風天氣均不宜露天作業,否則應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在冬季施工時,自粘防水塗料的施工溫度要求必須達到5℃以上才能正常施工。
防水工程驗收標準與質量控制
防水工程完成後,必須進行嚴格的驗收,這是確保搭棚防水效果的最後一道關卡。閉水試驗(蓄水試驗)是驗收的核心環節。根據規範,在防水層完成後必須進行蓄水試驗,樓、地面蓄水高度不應小於20mm,蓄水時間不應少於24小時。每一自然間應逐一檢驗。
驗收的具體標準包括多個方面:
防水水泥砂漿找平層與基礎結合密實,無空鼓,表面平整光潔、無裂縫、起砂,陰陽角做成圓弧形
涂膜表面不起泡、不流淌、平整無凹凸,與管件、潔具地腳、地漏、排水口接縫嚴密收頭圓滑不滲漏
塗膜防水層塗刷均勻,厚度滿足產品技術規定要求
使用施工接茬應順流水方向搭接,搭接寬度不小於100mm
對於有沉箱的衛生間等需要進行二次防水的部位,驗收標準更為嚴格。需要先進行第一次試水72小時,確認無滲水現象後再進行填平,然後進行地面二次防水製作,之後再次試水72小時。兩次試水均需做好標識,並在試水結束前進行標識確認及現場查看,最好在物業單位協助下,到樓下層查看有無滲水跡象。
常見防水問題與專業解決方案
許多業主在搭棚防水方面存在認知誤區,導致工程質量隱患。最常見的誤區是過度關注材料價格而忽視施工質量。實際上,即使是優質材料,如果施工不當,也無法發揮應有的防水效果。例如,地漏漏水、管道漏水等問題,多數情況下不是材料本身問題,而是細節處理不當導致。
解決防水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
提高卷材的伸長率,減少結構變形,改變防水塗料的粘結工藝等方法可有效改善防水效果
為節省工期,降低工程造價,採用空鋪法,可減少防水塗料與基層的直接粘結接觸,這有助於解決防水層被撕裂的問題
對於輕質隔牆的衛生間、廚房,應做全防水牆面,其四周根部除門洞外,應做C20細石混凝土坎台,並至少高出相連房間的樓、地面飾面層200mm
另一個關鍵點是防水層的保護。防水層做好後,如果要在上面繼續施工貼瓷磚,很容易造成防水層的破損。如果破損處得不到修補,將來必然會引起滲漏。因此,在防水層上做保護層至關重要。室內防水多採用水泥加入界面劑再加入剛性防水材料攪拌均勻塗刷;而陽台、露台等處的防水,完成後最好能用豆石混凝土再鋪一層,因為豆石比較圓滑沒有棱角,能夠有效地保護防水層。
搭棚防水的長期維護與專業建議
防水工程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定期檢查和維護。建議業主每年在雨季來臨前對搭棚防水層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重點關注邊角、接縫處是否有破損或老化跡象。對於採用防水卷材的搭棚,應檢查搭接縫是否嚴密,有無開裂現象。
從專業角度來看,搭棚防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材料、設計、施工和管理四個方面。在設計階段就應考慮防水要求,而不是事後補救。對於舊房改造的搭棚項目,應先對原有基層進行徹底處理,清除空鼓、鬆動部分,修補裂縫,然後再進行防水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搭棚防水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涉及法規 compliance。根據相關規定,在屋頂搭棚可能涉及違建問題,特別是未經有關部門同意私自搭建棚子的行為,本身就屬於違建行為。因此,在進行搭棚前,業主需要與物業公司、開發商溝通協商,並到有關部門辦理審批手續,進行申請備案。
在防水材料選擇方面,建議優先考慮環保型產品。環保的防水材料應有國家認可的檢測中心核發的產品檢測報告和產品合格證,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諮詢。同時,要根據搭棚的具體使用環境選擇材料,例如對於長期暴露在外部環境中的陽台搭棚,其防水最好有抗曬、抗高溫、抗低溫等要求。
總的來說,房屋左右搭棚防水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需要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共同努力,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才能實現真正的"萬無一濕"。與其等到出現滲漏問題再補救,不如在施工初期就嚴格把關,選擇合適材料,遵循規範施工,進行嚴格驗收,並建立定期維護制度,這樣才能確保搭棚防水工程經得起時間和氣候的考驗。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cs@scaffoldingcompany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