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 首页 > 行業資訊

地台防水如何一次做對?施工細節,材料挑選關鍵

發布時間:2025-11-03

瀏覽次數:

地台漏水真頭痛?專業師傅揭密防水成敗關鍵

每逢雨季,不少香港業主發現地台滲水導致牆腳發霉、地板變形,甚至影響樓下單位。地台防水工程看似簡單,卻隱藏許多魔鬼細節。搭棚顧問將從實務角度,解析如何從材料選擇到施工工藝全面防堵滲漏,讓您的地台耐久又安心。

地台防水基礎認知:為什麼單純刷防水漆還是不夠?

許多業主以為地台防水就是塗幾層防水漆,卻忽略結構性排水才是根本。地台長期接觸水分,若基礎坡度不足,積水會從微小裂縫滲透。關鍵在於先確保地面有至少1%至3%的排水坡度,讓水流向地漏,而非積存於表面。

  • 常見誤區

    • 只重視表面防水層,卻忽略地台基層的密實度。鬆散基層會使防水漆因震動開裂。

    • 未預留伸縮縫:地台熱脹冷縮時,無緩衝空間會拉扯防水層導致破裂。

個人觀點:與其追求高價防水材料,不如先投資在基礎平整度。根據過往案例,超過五成地台滲漏與基層不平或坡度不足有關。


防水材料怎麼選?四大類型優劣全解析

地台材料需兼顧耐候性與抗壓性,尤其香港高濕環境更需注意耐黴性。以下是主流材料比較:

材料類型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聚合物水泥基涂料

環保無毒、附著力強

彈性較低,易隨裂縫開裂

室內地台、低震動區域

聚氨酯防水涂料

延展性高(可達300%以上)

價格較高、施工氣味重

露天陽台、溫差大區域

防水卷材(如APP)

耐穿刺、使用壽命長

接縫處理不當易失效

高負重地台、商業空間

滲透結晶材料

自癒細微裂縫

僅適用混凝土基面

地下室、長期浸水環境

選材關鍵:露天環境應優先選擇耐紫外線的聚氨酯或改性沥青卷材;若地台需鋪瓷磚,則需選用可兼容瓷磚膠的材料。


施工七大步驟:從基面處理到閉水測試

  1. 基面徹底清潔

    • 使用高壓水槍沖洗泥沙,並用鋼刷去除鬆動層。關鍵檢驗:潑水後水珠應快速流散,若積水表示不平整需找平。

  2. 裂縫與陰角強化

    • 大於0.3mm裂縫需鑿成V型槽,以彈性填縫膠分層壓實。陰角處抹成半徑50mm圓弧,加鋪無紡布防裂。

  3. 排水坡度確認

    • 以雷射水平儀檢測,從最高點至地漏坡度需≥1%。若原樓板無坡度,可用水泥砂漿重塑。

  4. 防水層塗刷

    • 塗料需十字交叉施工,第一道乾燥後再刷第二道。厚度控制:總厚度應達1.5–2mm,過薄易破損,過厚難乾燥。

  5. 關鍵節點加強

    • 地漏周邊切除多餘管身,讓防水塗料下翻至管內20mm。門檻石下方用細石混凝土築止水坎。

  6. 養護與保護層

    • 防水層完成後需養護72小時,避免踩踏。隨後鋪設20–30mm水泥砂漿保護層,防止後續施工破壞。

  7. 閉水測試驗收

    • 注水深度30–50mm,靜置48小時。檢查樓下無濕痕、水位下降<10%為合格。


失敗案例解密:為何閉水測試過關,使用後還是漏?

  • 案例一:防水層被瓷磚施工破壞

    某屋苑業主閉水測試無異常,但入住三個月後牆腳滲水。調查發現,泥水師傅鋪瓷磚時刮破防水層。教訓:防水層完成後應立即做保護層,且瓷膠需選柔性材質。

  • 案例二:未考慮結構變形

    舊樓地台因樓板輕微沉降,導致剛性防水塗料開裂。解決方案:老舊建築應選用延展率≥200%的柔性材料,並預留伸縮縫。

搭棚顧問獨家數據:2024年香港地台滲漏案例中,約四成與管根、陰角未加強處理有關。建議這些區域除塗料外,額外使用防水密封膠環繞。


五條常見問題解答

  1. 地台防水工程可維持多久?

    • 優質材料與標準施工下,使用壽命約5–8年。但若地台常曝曬或積水,需每3年檢查一次。

  2. 防水層上可直接鋪木地板嗎?

    • 可鋪設,但需先做防潮墊層。若地台易返潮,建議改用防腐木或複合地板。

  3. DIY施工最常犯的錯誤?

    • 多數人忽略「成膜連續性」,如塗刷中斷過久導致接口不融合。應規劃每次連續施工面積≥5㎡。

  4. 下雨天能否施工?

    • 絕對禁止。基面含水率需低於8%,雨天施工會使塗料成膜不良,附著力下降50%以上。

  5. 如何判斷防水材料是否劣質?

    • 正規產品應標示執行標準(如GB/T 19250-2013)。劣質材料常有刺鼻味或結塊現象。

最新趨勢提示:近年流行「綠色地台」種植植物,此類地台需採用根阻層防水卷材,防止植物根系刺穿防水層。

whatsapp:

00852 37264282 yinqicai71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