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 首页 > 行業資訊

頂層防水最好是搭棚嗎 | 搭棚優缺點,防水材料選擇指南

發布時間:2025-10-30

瀏覽次數:

頂層住戶每逢雨天就憂心忡忡,漏水問題不僅破壞裝修更影響生活品質。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搭棚就能一勞永逸」,但這種做法真的最有效嗎?本文從香港氣候與法規角度,全面剖析搭棚防水的利弊,並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搭棚防水的優勢與現實限制​

搭棚並非簡單遮蓋,而是系統工程。其核心優勢包括:

  • ​立體防護​​:棚頂能阻隔80%以上雨水直接沖擊樓面,尤其適合香港頻繁的颱風季節。金屬棚或聚碳酸酯板可將雨水導向排水系統,減少積水滲漏風險。

  • ​附加功能​​:棚下空間可作為儲物區或休閒區域,提升頂層使用效率。實測顯示,合理設計的棚頂能降低室內溫度3-5℃,緩解西曬問題。

  • ​維護便利​​:相比嵌入式的防水層,棚架結構損壞時可直接更換部件,無需大面積開鑿。

然而,​​搭棚的合法性是最大挑戰​​。香港《建築物條例》規定,高度超過1.5米或覆蓋率超過屋頂50%的搭建物需向屋宇署申請,否則可能被視為僭建。都會區審查嚴格,鄉村範圍或有一定彈性,但絕非無風險。

​個人觀點​​:我認為搭棚更適合獨立屋或低密度區域,高樓住宅應優先考慮專業防水工程,避免法律糾紛。


傳統防水方案對比表

方案類型

適用場景

使用年限

成本估算(每平方呎)

搭棚(金屬/塑料)

舊樓翻新、需快速見效

10-15年

HK80−150

聚氨酯防水涂料

混凝土樓板裂縫修補

5-8年

HK30−60

SBS改性瀝青卷材

新樓全面防水

15-20年

HK50−100

丙烯酸彈性涂料

外牆兼顧美觀

8-12年

HK40−70

資料來源:防水材料市場調研與施工案例統計

從上表可見,​​搭棚成本雖高,但壽命較長​​;涂料類方案更經濟,但需定期維護。關鍵在於漏水原因:若僅是表面裂縫,注射聚氨酯發泡膠足矣;若樓板結構老化,則需綜合治理。


香港環境下的施工關鍵點

​氣候適應性是成敗核心​​。香港年均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防水工程須重點處理:

  • ​排水坡度​​:棚頂或防水層坡度應≥3%,導水槽需延伸出牆面50cm,避免雨水回流。

  • ​材料耐候性​​:選擇抗紫外線係數≥90%的材料,如改性瀝青或三元乙丙橡膠(EPDM),避免高溫軟化。

  • ​接縫強化​​:棚架與牆體連接處須用丁基橡膠帶密封,再覆蓋防水涂料,形成雙重保護。

​自主檢查貼士​​:雨後24小時內觀察漏水點,若水痕呈放射狀,說明混凝土內部有裂縫;若為點狀滲漏,可能是管道周邊密封失效。


5大常見問題深度解析

​1. 搭棚後為何反而室內更悶熱?​

棚頂材料吸熱是主因。建議選擇中空結構的聚碳酸酯板,或塗覆反射涂料,將表面溫度降低15℃以上。

​2. 老舊樓宇如何避免施工風險?​

超過30年的建築,需先檢測樓板負重能力。鋼架棚每平方呎重量需控制在5kg內,必要時加設分散壓力基座。

​3. 防水涂料與卷材如何選擇?​

涂料適合不平整表面,但抗撕裂性差;卷材耐久性強,但接縫處理要求高。複合方案(涂料+玻璃纖維網)能平衡兩者優勢。

​4. 颱風季節臨時防水措施?​

可使用速乾型防水噴膜(如CPC劑),2小時內形成保護膜,但僅為應急方案,需在晴天徹底修復。

​5. 如何判斷施工團隊專業度?​

要求檢視過往案例的閉水測試報告,並確認其熟悉香港《建築物條例》對防水工程的工作年限要求(屋面工程不低於20年)。

​業內數據顯示​​,約70%的頂層漏水源於細節處理不當,而非材料本身。與其盲目搭棚,不如投資於基礎防水層的精密施工,從根源解決滲漏隱患。

whatsapp:

60540383 yinqicai71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