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
瀏覽次數:
大家好,我是搭棚顧問的團隊成員。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靠牆搭棚子怎麼防水? 尤其是香港這種多雨潮濕的環境,如果防水沒做好,不僅棚內容易積水發霉,還可能影響牆體結構,甚至引發鄰居糾紛。別急,我結合多年經驗和實際案例,用最白話的方式一步步拆解給你看!
很多人以為搭棚子只要裝個頂、擋住雨就沒事了,但其實靠牆處的接縫才是漏水重災區!原因主要有幾個:
牆面不平整:舊樓牆體常有裂縫或剝落,雨水順著縫隙滲入。
排水設計不當:棚頂坡度不夠,雨水積在邊角,反而倒灌進牆面。
材料老化或密封不嚴:比如膠條硬化、螺絲孔沒填好,水從細節處鑽空子。
舉個真實案例:去年我們接到一個香港土瓜灣的案子,客戶在後巷靠牆搭了鐵皮棚,結果每遇颱風,牆內就滲水,櫃子都發霉了。後來檢查發現,是棚頂和牆面的接縫只用普通玻璃膠隨便封了一圈,幾年下來膠體縮水開裂,水就直接流進去了。
()坡度設計要夠斜
棚頂絕對不能是平的!無論是鐵皮、不鏽鋼還是耐力板,都要設計成中間高、兩邊低的斜坡,坡度建議大於度,讓雨水快速流向排水口,而不是積在靠牆處。
()排水系統不能省
水槽+排水管:沿棚頂邊緣加裝鋁合金或不鏽鋼水槽,接上垂直排水管,直接引水到地面。
排水口位置:最好設在遠離牆體的一側,避免水濺回牆面。
()接縫結構要「錯位」
簡單說,棚頂板材的拼接處不要正對牆面,而是採用階梯式重疊(比如上板壓下板),再配合密封膠,雙重防護。
根據我們團隊的經驗,以下材料組合效果最好:
棚頂材質:
不鏽鋼瓦:耐用抗鏽,但價格較高(適合長期使用)。
彩鋼瓦:性價比高,但要注意厚度選.mm以上,避免變形。
密封材料:
硅酮密封膠:彈性好,耐老化,適合填縫(別用便宜的白膠!)。
防水墊片:螺絲固定時加裝墊片,防止孔位漏水。
輔助塗層:
在棚頂與牆面接縫處,可多刷一層聚氨酯防水塗料,加強防護。
()基層處理是基礎
牆面必須徹底清理!灰塵、油污、鬆動的舊漆都要鏟掉,再用鋼絲刷打磨平整。如果基層有裂縫,要先鑿開成mm×mm的凹槽,用防水砂漿填平。
()密封工序按順序來
先貼防水墊片在接縫處。
再打一層密封膠,膠體要搓成粗條,用力壓實填滿。
最後在膠體表面刷冷底子油,形成保護膜。
()螺絲孔要「雙重防護」
很多師傅直接鎖螺絲,但正確做法是:
先鑽孔,孔位略大於螺絲直徑。
注入密封膠後再鎖螺絲。
鎖完後在螺絲頭塗一層防鏽漆。
搭棚顧問常提醒客戶,棚子不是一勞永逸的,定期檢查才能延長壽命:
每半年:清理排水槽落葉,檢查膠條有無裂痕。
颱風季後:重點檢查螺絲是否鬆動、塗層是否剝落。
小損傷自己補:如果發現細微裂縫,可用刀刮掉舊膠,重新填補硅酮膠。
我見過太多人為了省幾千塊,選用便宜材料或省略排水設計,結果沒兩年就漏水,維修費反而更貴。靠牆搭棚的防水,其實是「系統工程」:從設計坡度到一顆螺絲的處理,環環相扣。與其賭運氣,不如前期多花%預算,選好材料+專業施工,省下後顧之憂。
另外,香港很多舊樓外牆本身有隱患,搭棚前最好請師傅用紅外線儀檢測牆體有無空心或裂縫,從根源解決問題。
問:棚頂靠牆處可否只用瀝青防水?
答:瀝青短期有效,但夏天高溫易融化流失,建議搭配密封膠使用。
問:防水塗料刷幾層才夠?
答:至少兩層,第一層乾透後再刷第二層,縱橫交錯塗抹避免漏塗。
問:舊棚翻新防水要全部拆除嗎?
答:不一定。若基層完好,只需清理後直接鋪新防水層;若已變形鏽蝕,建議重做。
問:棚頂排水管多大才夠用?
答:香港雨量大,直徑建議大於mm,且每平方米棚頂配一條排水管。
問:自己DIY防水容易失敗的原因?
答:多數人忽略基層清潔和坡度設計,只顧填縫,導致水從其他位置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