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 首页 > 行業資訊

竹棚架搭建指南:建筑应用与安全规范解读

發布時間:2025-10-11

瀏覽次數:

当你路过被层层竹网包裹的高楼大厦,是否曾好奇这些看似原始的竹结构为何能成为现代建筑的安全支撑?竹棚架作为传承千年的建筑智慧,至今仍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施工平台,更是一门融合力学与工程学的精湛工艺。
竹棚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应用
竹棚架工艺相传起源于有巢氏树上建屋的技术,历经千年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建筑技艺。在现代建筑中,竹棚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 双行竹棚架:由距离外墙200-250毫米的内棚(批荡架)和距离内棚约600毫米的外棚(排栅)组成,工作平台设于内外棚之间,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
  • 外伸桁架式竹棚架:俗称"悬空棚"或"吊棚",高度一般低于6米,多用于外墙排水管维修等简单工作
  • 招牌竹棚架:通常为悬臂式结构,跨度不超过5米,用于广告招牌的安装与维修
这些竹棚架不仅用于建筑施工,还延伸出戏棚、节日庆典牌楼等文化用途,成为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
竹棚架的独特优势:为何竹子仍是优选
在钢材和铝合金普及的今天,竹棚架依然能在建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得益于其不可替代的三大优势:
经济性与效率并重
竹材成本远低于同等长度的铝合金或钢管,且重量轻、易搬运,能大幅缩短搭建和拆卸时间,符合"快、好、省"的原则。特别在香港这类街道狭窄、空间有限的都市环境中,竹棚架的轻量化特点避免了重型机械进场的麻烦,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卓越的力学性能
毛竹和篙竹等常用竹材具有出色的韧性和抗拉力,能够有效缓解风力影响。这一特性使竹棚架尤其适合在多风地区使用,香港这样的台风多发城市便是明证。竹材的柔韧性使其可快速切割修改,适应各种工程需求。
文化传承与环保价值
竹棚架工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澳门的搭棚工艺已被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竹材作为可再生资源,生长周期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规范与安全:现代竹棚架的标准化操作
传统竹棚架完全依赖艺人经验,存在力学缺陷。现代竹棚架则建立了严格的标准体系确保安全:
材料标准
必须选用生长3年以上的毛竹或篙竹,毛竹外围直径不小于75毫米,厚度不低于10毫米;篙竹直径不小于40毫米。竹材需垂直放在室内风干至少三个月,不应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瑕疵。
搭建规范
立杆间距一般不超过1.8米,横杆间距不超过1.2米。绑扎用的尼龙篾每条极限强度应不低于50公斤,每个扎结最少用尼龙篾来回绕紧5个圈。高度超过15米的竹棚架必须由设计工程师专门设计。
连墙系统
连墙器是确保竹棚架稳定性的关键,由金属繫件和连墙撑组成。连墙器的横向间距不得超过3米,垂直间距根据高度不同分为不超过6.3米(离地≤100米)和4.2米(离地>100米)两种标准。
竹棚架在现代建筑中的挑战与转型
尽管竹棚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系列现代挑战:
标准化与精准性矛盾
天然竹材的参数差异显著,导致结构演算容易出现偏差,与现代建筑规范对精确计算的要求形成矛盾。
防火安全隐患
竹材易燃性带来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香港竹棚事故已造成23人死亡,火灾中竹棚会加速火势蔓延。
政策导向变化
香港发展局2025年出台新规,要求公营项目钢管架比例不得低于,竹棚工艺开始退守私楼维修领域。
竹棚架的传统工艺与创新融合
传统搭棚工艺在潮汕地区发展为精湛的民间艺术,催生了如贵屿"街路棚"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工艺不仅用于建筑施工,更成为节日庆典的重要元素。
现代建筑师也在探索竹棚技术的创新应用,如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在柏林文化节设计的"竹亭",由搭棚师傅搭建而成,展现了竹结构的美学价值。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竹棚架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用指南:竹棚架搭建关键步骤
对于需要搭建竹棚架的用户,以下是关键步骤要点:
基础准备
选择适宜的竹材,确保直径和强度符合要求。定位放样,按照设计尺寸确定棚架四个角,确保直角关系。
框架搭建
沿定位线按70-80厘米间距打孔,深度30-40厘米,将竹竿插入孔中并填土踏实。绑扎拉杆,在拱架顶部和距地面60-80厘米两侧绑上纵向拉杆,增强稳定性。
安全加固
安装连墙器,将竹棚架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设置斜撑,以45°至60°角度绑扎,保持侧向稳固性。
随着建筑技术发展,竹棚架可能在材料处理和连接工艺上不断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工程的共生融合将决定其未来走向。无论建筑技术如何演进,竹棚架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独特技艺,仍将在特定领域持续发挥价值。

whatsapp:

60540383 yinqicai71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