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08
瀏覽次數:
為什麼有的用戶換冷氣時,先裝好冷氣才發現搭棚位置不對?因為換冷氣 搭棚有嚴格的順序和匹配要求,冷氣機的匹數、重量會直接影響棚體設計,稍不注意就可能返工浪費錢。掌握正確的流程、費用構成和抗風標準,才能讓換冷氣與搭棚无缝衔接。
先搭棚還是先裝冷氣?錯誤順序會增加 30% 返工成本,正確步驟如下:
1. 前期規劃(1-2 天):
◦ 確認冷氣機型號(匹數、外机尺寸、重量),將參數提供給搭棚廠商
◦ 現場測量:標記棚體位置(需預留冷氣安裝的操作空間,至少 50cm)
◦ 為什麼要先確認冷氣參數?因為 1.5 匹冷氣外机重量約 30kg,3 匹約 50kg,棚體承重設計需完全對應,否則會有安全隱患。
1. 拆舊棚(如有)→ 搭新棚(1-3 天):
◦ 拆舊棚時需保護牆體(避免損壞冷氣安裝的預留孔)
◦ 新棚搭建後做臨時固定,等待冷氣安裝後再做最終調整
◦ 搭棚顧問提示:若舊棚與新冷氣位置不匹配,建議徹底拆除,不要勉強改造,後期易出現漏水、承重不足問題。
1. 冷氣安裝 → 棚體驗收(當天完成):
◦ 冷氣安裝師傅與搭棚師傅現場溝通,確保外机穩固固定在棚內
◦ 安裝後測試棚體與冷氣的契合度(如外机與棚壁距離≥15cm,保證散熱)
安裝順序 | 適用場景 | 優點 | 注意事項 |
拆舊棚→搭新棚→裝冷氣 | 有舊棚、新冷氣參數明確 | 無返工風險 | 提前協調兩隊師傅時間 |
搭臨時棚→裝冷氣→改固定棚 | 舊棚拆除後需臨時保護 | 避免冷氣暴露 | 臨時棚需達到基本抗雨標準 |
換冷氣搭棚的總費用由 4 部分構成,不同因素會導致價格差異達 50%:
• 基礎搭棚費(占總費用 60%):
◦ 1-2 匹冷氣:適用小型棚(2-3㎡),費用 3000-5000 港幣(材質多為鋁合金)
◦ 3-5 匹冷氣:適用中型棚(3-5㎡),費用 5000-8000 港幣(材質需镀锌钢或加厚鋁合金)
• 拆舊棚費:500-1500 港幣(取決於舊棚材質和拆除難度,鋼結構比帆布棚貴 30%)
• 冷氣配合費:300-800 港幣(含棚內固定支架安裝、散熱孔開鑿)
• 特殊需求費:抗風加固(800-1500 港幣)、防水升級(500-1000 港幣)
為什麼 3 匹冷氣的搭棚費比 2 匹貴這麼多?因為 3 匹冷氣外机重量比 2 匹重 40%,棚體的支架密度需從每 50cm1 根增加到每 40cm1 根,且連接螺栓需用更粗的 12mm 規格(2 匹用 10mm 即可),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會上升。搭棚顧問的透明報價會列明每項費用,避免後期加價。
選錯材質會導致棚體變形、冷氣損壞,不同匹數冷氣需對應特定材質:
冷氣機匹數 | 推薦搭棚材質 | 每平米承重(kg) | 使用壽命 | 適用樓層 |
1-2 匹 | 鋁合金 + 聚碳酸酯板 | ≥50 | 10-15 年 | 1-10 樓 |
3-4 匹 | 加厚鋁合金 + 镀锌鋼支架 | ≥80 | 12-18 年 | 1-15 樓 |
5 匹及以上 | 全镀锌鋼結構 + 耐力板 | ≥120 | 15-20 年 | 任何樓層 |
怎麼判斷材質是否合格?可以要求廠商提供材質檢測報告,比如鋁合金的厚度需≥2mm,镀锌鋼的锌層厚度需≥85μm,否則易生鏽。搭棚顧問提供的材質樣品冊,會標註詳細參數,方便用戶核對。
很多用戶被低价吸引,最後花了更多錢,這些陷阱要警惕:
1. 低价不含拆舊:宣傳 “3000 港幣全包”,實際拆舊棚另收 1500 港幣,避坑方法:簽合同時注明 “含舊棚拆除及清運”。
2. 材質以次充好:用 1.5mm 薄鋁合金冒充 2mm 加厚款,短期看不出問題,1 年後易變形,避坑方法:現場測量材質厚度(帶卡尺)。
3. 抗風加固隱形收費:報價不含抗風斜撐,安裝時說 “高樓必須加”,避坑方法:提前問清 “高樓(10 樓以上)是否含抗風加固費”。
避坑三步法:
1. 要求廠商提供 3 個以上同小區的完工案例(驗證經驗)
2. 支付 30% 預付款,完工驗收後再付尾款(降低風險)
3. 選擇有《香港小型工程承建商牌照》的廠商(如搭棚顾问),違約可追責
2025 年香港換冷氣搭棚的用戶中,有 62% 會優先選擇 “搭棚 + 冷氣安裝一體化服務”,這類服務比分開找兩家廠商省 15%-20% 費用。搭棚顾问的數據顯示,採用正確順序和匹配材質的搭棚項目,冷氣機的使用效率提升 8%,維修次數減少 50%。記住,換冷氣搭棚不是 “臨時湊合”,而是要與冷氣機的使用壽命匹配(通常 10-15 年),選對廠商和材質,才能避免後期頻繁維修的麻煩。